辽宁发现战国古墓 出土短剑和车马具等青铜器

  村民在修建蓄水池施工作业时,勾机一顿忙乎过后,地面突然发现有青铜物件出土。后来文物部门赶到现场调查采集清理,居然在地下发现了一把青铜剑以及一些青铜车马具等青铜饰件。经过文物部门断定,此墓为战国时期古墓。

  昨日,记者来到发现战国古墓的辽宁兴城市碱厂乡朱家村采访,出土文物的地点位于碱厂乡的聚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樱桃科技示范园内的山坡地。此时,聚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内到处都是新摘的樱桃树,出土文物场所附近都被樱桃树所包围。

  樱桃园负责人王贵余说,几天前,当时工人们正在附近地里忙着修建蓄水池打地基,当挖掘到距离地面大约1米多深时,突然勾机在往外推土作业时,勾出几块木板。“勾机司机是个19岁小伙,起初以为勾出的是树根子就没太在意,后来又勾出几块觉得不太像,认为挖出了棺材板子,觉得挺丧气。我得知此事后立即在此地上摆一些贡品,放些鞭炮来驱赶晦气。我简单叨咕完后,有人用木棍随意在浮土上一划拉,扒拉出来一个上锈的铜铃。随后,又先后用木棍扒拉出来1个像伞形状的青铜饰件、1根铜棍、前后中间和两边都有3个环儿,1个带有花纹、类似剑鞘前端的装饰物,总共4件青铜器。我爱看考古节目,放手上一看知道这些是青铜器文物很奇怪,于是马上向经理佟凯汇报,佟凯告诉大家暂时回填,并把发现的4件青铜器都放回去。”

  聚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经理佟凯得知此情况后,立即赶到现场实地查看,发现土地里挖出的确实是青铜器。由于佟凯对员工经常进行文物保护宣传,因此合作社的员工觉悟都挺高,没有将挖出的文物据为己有或者是私自处理。

  发现情况属实后,佟凯立即向当地乡领导和文物部门汇报。当地文物部门接到报告后赶到现场调查清理,初步统计,出土文物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兵器,包括一把已经生锈的青铜剑;二是一些车马具,主要包括铜铃铛、青铜珠若干个,11个鱼形铜器、喇叭形器等。

  经过文物部门进一步判定,出土的青铜剑为曲刃青铜短剑,该墓的年代为战国时期。出土的青铜器大多是车马饰件,用于人身佩戴的饰件不多,只有一个铜带板和一对带有团凤图案的青铜装饰物件。

  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对此地进行回填,当地政府和辖区派出所工作人员每天分三班加强看守和保护。葫芦岛市文物部门已经将情况汇报给省文物部门,希望专家进一步调查。

  辽宁省著名文史学者、辽宁省历史学会理事张恺新结合考古发现和地方史研究认为,这次出土的青铜短剑很符合战国早期在河北和辽西一带生活过的山戎或东胡民族的特征,古山戎人和东胡人尚武且有彪悍的特征,加上他们在当时熟练掌握了青铜铸造技术,因此青铜短剑在山戎、东胡部落贵族中广泛使用。

  张恺新告诉记者,距离这次墓葬出土地仅2公里的杨河村,曾经于1976年出土过銎内戈、环首刀等青铜器,当时在考古界引起震动,著名考古学家夏鼐等都曾予以关注。此次出土的战国时期墓葬,再次印证了这里在春秋战国时期有比较兴盛的人类文明。此次虽然出土的青铜短剑剑身残损,但可以肯定是曲刃剑,符合战国早期青铜短剑的特征,而从纹饰精美、工艺精湛来看,墓主人的级别应该不低。

  张恺新说,按照史学家观点,山戎和东胡属于同一族属,也写作“山戎—东胡族”。而据史料记载,葫芦岛地区在战国时期生活着一个著名的山戎部落叫“徒河”。据此推测,这位墓主人疑似是徒河部落的一位贵族甚至是部落中一位级别不低的人物,也有可能是徒河以外的另一个山戎东胡部落的首领。

  由于目前还无法确定是山戎人还是东胡人的墓葬,但可以说明墓葬附近在战国时期有人类聚落。由于葫芦岛地方文献资料中有关战国时期的记载很少,这次发现的墓葬对研究葫芦岛战国时期历史文化和人类生存状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恺新推测,这次发现的墓葬中没有人骨和马骨,很可能这是一座随葬墓,墓主人可能沉睡在此墓周边的地下,这还都有待进一步探测和发现。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