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古钟惊现农家院
2015-08-17 13:52:55 来源:传媒联合网 已浏览次
明代古钟惊现农家院 不知谁人接福又纳喜,虽然已有数百岁的年龄,但朵朵 “盛开”的莲花,108个各具特色的“灵”字,依然清清楚楚均匀地分布在每个钟体,不同的是:古钟底部一钟“福” 字环绕,一钟“喜” 字环抱。这对高1.60米,口径有1.12米,每只重达千斤的明代“福”“喜”古钟,是记者五一前夕回河南老家探亲时,在郏县安良镇王楼村一农家院看到的。
据农民收藏家王二法介绍:这对明代古钟,是他9年前在山西太原做生意时收藏到的,当时花去了他五十多万的积蓄。但如何保护这对古钟,这9年多来一直令他犯愁。在几经考虑之后,他还是向当地文物管理部门提供了这一信息,希望古钟受到官方部门抢救性的保护或专业收藏机构的收藏。
据文物专家孔令公介绍:这对古钟的提袢上各有7个鼓钉式装饰,提袢下方,围绕钟体各有24片莲花花瓣。钟体上各有108个写法各异的阳文“灵”字,下方有8个八卦图案。一个钟上有8个“福”字,另一个钟上有8个“喜”字。据文物专家测量:两座古钟钟体均为1.60米高,口径有1.12米宽,上方孔径为0.12厘米。且重量均为1000市斤。该钟铸造精细,图案精美,保存完好,几乎没有敲击过的痕迹。特别是那钟上精美绝伦的文字,甚称明代馆阁体书法艺术代表之作。其字体工整,古朴道劲,108个“灵”字尽管字体各异,但版面安排得匀称整齐,从头至尾距离均等,绝无空白,又一字不多一字不少,这一切的一切,不经过一番精心的运筹和计算是难以完成的。每座钟上的108个“灵”字,加上一个钟上的8个“福”字,另一个钟上有8个“喜”字。应该是由当时顶级的大书法家先在宣纸上把各种“灵”字和福喜写就,然后用朱砂反印到钟模上,再由工匠雕刻成凹陷的阴文。剩下的事,便是以火为笔,以铁为墨,将这光洁挺秀、见棱见角的108个“灵”字和16个“福”“喜”一挥而就了。
文物专家告诉记者,中国的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辉煌的科技成就,而且显示了中国人的非凡智慧。早在商周时代,钟只不过是一种乐器。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形成,中国有了佛钟、道钟,作为法器悬挂于寺、观。随着寺庙增多,作为法器的佛事钟和道事钟也就越来越多,成为中国古钟的主流。有史料介绍:所有寺庙的大钟都极为讲究,多是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紧敲18下,慢敲18下,不紧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复两遍,共108下。为何要定为108下?一说是一年有12月、24节气、72候(五天为一候),合为108,象征一年轮回,天长地久。另一说是,人有108种烦恼,钟鸣108响,以尽除人间烦恼。而河南郏县安良镇王楼村发现的这两座各刻有108个“灵”字的“福”“喜”古钟,不正印证着“福”和“喜”的灵灵灵吗?
文物专家声介绍说:大凡古钟都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关,在古钟的背后可以采集到许多充满善恶兴衷的历史故事。初步定为明代“福”“喜”灵钟,应该是明代最鼎盛时期铸造,属国家珍贵文物,在全国也并不多见。其背后的史料,有待进一步考证。可以说明代福”“喜”灵钟的发现,为研究中国的古钟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实物,它不仅具有极高文化价值、科研价值,也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虽历经500多年的风风雨雨,但大钟依然保存完好,依然显得是那样古朴、精美、雄伟、凝重。正如专家所言:大钟作为一个发声装置,它最根本的功能和终极的输出无疑是钟声。归根结底,应该以钟声的品质来鉴别技术成就的高低。大钟铸成后,由于通体都是文字,根本不可能通过机械刮削来调音,但却一次性达到如此音响效果,这的确是难之又难的事。由于差频现象和各分音在大气中衰减程度不一,便出现了钟声的抑扬起伏和各处听到的音调略有不同。钟声轻击时圆润、深沉、古雅,重击时浑厚、洪亮、庄严。内行人能辨出等完全谐和音组成的泛音系列。无论该钟的音质、音色还是传播距离,在世界古钟之林中,都令人称奇叫绝。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