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遗址公布猿人洞抢救性清理发掘成果

  7月17日,北京周口店遗址对外公布了2011-2014年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抢救性清理发掘成果及2015年发掘计划。本阶段发掘共出土可鉴定标本上万件,并找到了“北京人”用火的最新力证。

  第1地点(猿人洞)是周口店遗址的心脏,是遗址最具科学价值的标志性堆积体,是第四纪地质学剖面的代表性遗迹,保存了遗址最完整的地层序列和丰富的科学信息。据猿人洞抢救性清理发掘队队长张双权介绍,猿人洞自20世纪20年代发掘以来,长期遭受自然力的破坏,存在松滑、空洞、裂隙等险情。为做好猿人洞的保护、研究工作,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自2009年开始对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西剖面的抢救性发掘工作。在2009-2014年的清理发掘中,先后完成了猿人洞西剖面第3层和第4层的清理发掘工作。在2011-2014年对猿人洞第4层的发掘中,共出土可鉴定标本上万件,其中包括近4000件石制品,大中型动物骨骼标本3000多件,小型动物化石2000余件。

  本次发掘的另一重要发现是找到了“北京人”用火的新力证。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介绍,猿人洞第4层位是前人记录中的“灰烬层”,其间不仅有“北京人”用火证据的存留,亦有石制品与动物化石的大量出土。但近30年来,部分西方学者质疑“北京人”用火及保存火种的能力。在近几年的发掘中,在猿人洞第4堆积层有火塘、原地烧结土、烧石特别是烧骨等用火遗物、遗迹的密集出现。针对这些疑似用火遗迹沉积物,及与其处于同一平面的其他沉积物进行分析,表明遗址疑似用火区沉积物很可能经历了700°C以上的加热,应是受到人类控制用火的作用。为了证实“北京人”用火的确凿证据,科研人员组织了磁学、释光特性、微形态、元素碳、植硅体、孢粉、红外光谱分析、文化遗物的分布特点等因素对“北京人”是否用火的证据进行了重新检验。研究发现第1地点的第4层和第6层灰烬中含有硅质体, 即找到了证明“北京人”用火的一种证据,说明“北京人”在第4 和第6层位所处的年代已经可以控制用火。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