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修缮长城发现明朝带字瓦当 拼出“崇祯”字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工人在南天门段长城修缮现场施工和出图的带字瓦当。时丽霞摄

 

  近日,延庆县在对境内长城南天门段(106—107号楼)进行修缮时,发现“崇祯十三年”带字瓦当残件,同时还出土了“崇祯”字样瓦当残件。由此,延庆有记载的明代持续修建长城的历史延长到190年。

 

  这次出土的带字瓦当,是工人们在清理107号楼北侧坍塌墙体时发现的,共出土4块可以大致拼接出完整信息的带字瓦当,拼出的字包括“崇祯十三年”和“崇祯”。

 

  延庆县在修缮明长城的工地上发现带确切年款的瓦当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去年,在石峡段(80-84号楼)的修缮工地上,就曾出土过两块“重崇修”和“年祯七”字样的瓦当,而且出土时品相非常好,是工人们在清理敌楼时发现的。

 

  据专家分析,从84号楼出土“重崇修”和“年祯七”瓦当,到107号楼出土“崇祯十三年”瓦当来看,崇祯七年时对石峡段长城进行过重修,而107号楼应该是崇祯十三年时修筑的。这说明,明王朝在延庆境内修筑长城的工程从未停止过,从延庆长城修筑的走势上也可以印证,明王朝在延庆境内修筑长城的持续性。

 

  据《大明一统志》、《隆庆志》、《西关志》等史志和长城遗存碑刻记载,明代延庆的长城修筑从景泰初年(公元1450年)开始,一直延续到天启初年(公元1621年),但史料记载具有局限性,这两年出土的带字瓦当,正好可以起到正史、补史的作用。根据出土瓦当情况来看,明王朝在延庆境内的长城修建从景泰初年至少持续到了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持续190年,再次刷新了延庆有文字记载的长城修建史。

 

  另据了解,在2014年长城修缮的基础上,今年延庆县再次启动长城的抢险加固工作,将对境内帮水峪、南天门、大庄科三段长城进行抢险修缮,修缮敌台6座,边墙3500余延米,预计全部工作在11月中旬完成。项目完成后,延庆县境内已修缮的长城长度将达到延庆明代砖石长城总长度的30%,这将极大地提高延庆明代长城的完整性,丰富和提升长城旅游资源。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