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盐发现一处马桥文化至东周时期的古遗址与类似风水坝遗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5月31日上午,按照普查计划普查队来到通元镇雪水港村进行野外调查。在村部的座谈会上,普查队根据该村的地理位置、地形环境和以前掌握的文物分布情况,在村民无法提供更多线索的情况下,针对该村多山的特点着重向村民了解山上是否有隆起明显的土墩(土墩墓),村民根据我们的提示提供了一条线索:在葛山东侧山脊往下的南山坡上有一条数十米长用黄土堆筑的东西,当地称之为“龙埂”,在修筑山脚下道路时前部已经被挖掉。“龙埂”从远处望去像一条从山脚沿着山坡一直延伸到山脊的土垣,该遗迹长约88.8米、剖面为半圆弧形,底部宽约16.5米,高6米。从现场的剖面看,该“土垣”堆筑明显,顶部有一层圆弧形石块,下面土层中有石块和印纹陶片。从已损毁的地表面采集到马桥文化的鼎足、陶片与东周时期的印纹陶片、原始瓷片和大量大小相近的石块,另外还发现了一堆有绑扎燃烧痕迹的红烧土块。这一遗迹是我们尚未发现过的新类型,在难以判断的情况下我们立即向省普查办技术指导组的老师作了汇报。

6月2日上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胡继根与芮国耀两位老师坐公交车赶到海盐对所发现的遗迹展开调查。胡继根老师从现场的环境、遗迹的长度、剖面情况及地面遗物的种类情况等综合分析首先排除了窑址存在的可能性;芮国耀老师借用附近农民的锄头通过对剖面的细刮与已破坏地段地层的内涵分析,剖面下部为2米多高的灰褐色土层,该土层是一处马桥文化至东周时期的地层堆积,遗址位于山坡下依山座北朝南,为南北向狭条状,东西宽约20米,长度不详,有待以后的进一步勘探。在该遗址上是人工堆筑的黄土,黄土很纯没有发现后期的包含物,顶部用一层石块封盖,形成了一条与山脊成90度的“土垣”。由于该遗迹的特殊性,非常罕见,其真实用途较难判断,胡继根老师根据现场情况结合其他地区发现的相类似的遗迹初步把它归为风水坝。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