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南朝陵墓确认为梁昭明太子墓 曾编“昭明文选”
2015-05-22 16:46:39 作者:严中 来源:金陵晚报 已浏览次
昭明太子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其最大成就就是编选了《昭明文选》(简称《文选》)。宋代大诗人陆游引言:“《文选》烂,秀才半”。后世则有将研究《文选》及李善等人的注释称之为“选学”的。《昭明文选》到底在哪里编成,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有趣的话题。
近日,《金陵晚报》报道,位于栖霞狮子冲的一座大型南朝陵墓,曾长期被认为是陈文帝的永宁陵,但近来考古学家确认是梁昭明太子的陵墓。
昭明太子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其最大成就就是编选了《昭明文选》(简称《文选》)。宋代大诗人陆游引言:“《文选》烂,秀才半”。后世则有将研究《文选》及李善等人的注释称之为“选学”的。《昭明文选》到底在哪里编成,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有趣的话题。
这个太子是文学青年
我国封建社会文化较发达的时期,首推汉唐两朝,而六朝可称是继汉开唐的转化时期。文体由楚辞变为汉赋,汉赋变为俳赋,再变为律赋;西汉散文骈文变为东汉骈文,再变为六朝骈文;诗歌由古体转变为律体。这种演化说明,六朝时文体已相当完备,形式、辞藻、音律日益讲究,文学的观念更明晰了。这些都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准备了条件。
萧统所主编的《文选》在其间是起着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的。
《文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总集,它汇集了上自先秦、下迄萧梁的一千多年间所产生的文学精品七百余篇,堪称中华民族早期文学精华的总汇。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宗武生日》一文中以“熟精《文选》理”教导儿子。宋代大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更记载有人发出“《文选》烂,秀才半”的感叹。
《文选》的编撰者萧统,据《南史》、《梁书》和《建康实录》诸书记载:字德施,小字维摩,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母丁贵嫔。萧统齐中兴元年(501)生于襄阳。梁天监元年(502)十一月,立为太子。
萧统生而聪慧,三岁读《考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成年后成为著名的文学家。
梁中大通三年(531)三月,萧统在后池泛舟摘芙蓉时,不慎落入池中,摔伤了股骨,由于瞒着梁武帝,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导致病情恶化,于四月去世。
梁武帝闻知,亲临东宫,痛哭尽哀,诏司徒左长史王筠作哀册文,谥号昭明,后世称昭明太子,所辑《文选》也就称为《昭明文选》了。
镇江非《文选》编撰地
《昭明文选》编撰于何处?有人说是在湖北襄阳的文选楼编撰的。宋人王象之在南京任职时,著《舆地纪胜》,书中卷八二“京西南路襄阳府古迹”条云:“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建文选楼,邀刘孝威、庾肩吾、徐陵、鲍至等十余人,号曰高斋学士,在此辑《文选》,”并以唐人李善上表中有“煽风流于江左”一语为据。
但近人认为,襄阳的文选楼系徐陵邀当时名士编我国现存较早的诗歌总集《玉台新咏》之所在。
又有人说,《文选》是在镇江招隐山增华阁编撰的。镇江地方文献记载:“普通元年(520)岁在庚子”;萧统年二十,游学南朝各地后定居于招隐山(在镇江南郊,东晋在这里建招隐寺,以寺为山名),筑读书台,把宫女、御乐全部遣回建康,并移建康东宫藏书三万卷至读书台,长年攻读于此,又在紧邻读书台右侧的高台建造“增华阁”,招纳包括已出家的《文心雕龙》著者刘勰在内的一批文人学士云集于此,广览、博集上自周秦下至梁初一千余年间的典籍文章,并朝夕讨论商榷,
历时数年,终于编成了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总集《文选》。对此,后人在增华阁撰悬长联,表示敬意:“好学慕青宫,登阁攻书,当怜心苦分明,想见前贤此行坐;忧时搔白发,凭栏觅句,顿觉日穷苍茫,感怀故国岁沧桑。”
然而,《文选》问世以来的众多注家以及后来的研究者,对于《文选》在何地编成却不著一字,因此,后人只以《南史》有萧统“出宫二十余年”句,说他在镇江招隐山编成《文选》的。但这个说法明显证据不足。
《文选》应该编于建康
近人游国恩认为,《文选》是萧统居京都建康东宫时编成的。有人分析游的观点时引《南史》说:“太子孝谨天至,每入朝,未五鼓便守城门,开东宫。虽燕居内殿,一坐一起,恒向西南面,台宿被召,当入危坐达旦。”可见他一直未离京都。
萧统自己在《文选序》中也说:“余监抚余闲,居多暇日,历观文囿,泛览辞林,未尝不心游日想,移晷忘倦。”且与当时的浮诡、讹滥的文风辩论和斗争,也需要他居于京都。如果移至都外编纂,《序》中何不言之?况且搬走东宫三万卷藏书的大事,史官何以不述呢?因此,笔者支持游国恩的萧统在建康(南京)编撰《文选》之说。
笔者赞同《文选》是萧统在建康即今南京编成的,但不是在“东宫”,而是在“玄圃”即今玄武湖之梁洲。
《南史·萧统》中云:“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恒自讨论坟籍,或与学士商榷古今,继以文章著述,率以为常。于时东宫有书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性爱山水,于玄圃穿筑,更立亭馆,与朝士名素者游其中,尝泛舟后池,番禺侯轨盛称此中宜奏女乐,太子不答,咏左思《招隐诗》云:‘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轨渐而止。出宫二十余年,不畜音声。”
这段话的大意是,萧统对才学之士非常敬重,经常和他们讨论典籍,尔后就是著书立说。当时东宫内有藏书三万卷,这一文学盛况是东晋、刘宋以来没有过的。萧统又性爱山水,在玄圃(即今玄武湖)穿渠筑植,更立池亭,与朝士名贤游乐其中。在这样一个良好的研究文学、著书立说的环境中,在萧统的主持下,共同编撰了一部大型文章选集——《文选》,乃是顺理成章的事。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