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在荒野废墟中破解历史密码的凌家滩考古工作者

  据含山县广播电视台消息,坐落于我省含山县铜闸镇的凌家滩遗址,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的规模较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遗址。1998年被评为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被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立项。在1987年6月到2013年10月的先后六次发掘过程中,广大考古工作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五一期间,记者近距离走访了这批普通劳动者。

  5月4号上午,也就是小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记者来到含山县凌家滩遗址考古工作站,只见含山县文物管理局副局长、副研究员郑宏、工作站站长吴卫红带领考古工作人员,正在对2013年以来的凌家滩韦岗、石头圩、石加圩遗址的发掘遗物和标本进行整理归类,认真撰写考古发掘报告。据郑宏告诉我们,他从事基层文物工作已有26年,亲身参加过凌家滩遗址第三、四、五次发掘工作。特别是1998年10月参加凌家滩遗址第三次现场发掘工作时,当时一件事对他日后从事的考古工作触动很大,至今始终记忆犹新。众所周知,当年的凌家滩遗址发掘工作的最大发现是在第16号墓葬出土了玉龙,第29号墓葬出土了玉鹰、玉人,第23号墓葬出土了玉钻等一批首次发现的重要文物,其中玉龙、玉鹰至今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贵文物。晚上入库登记时,由于他观察细致,无意间发现玉鹰一个翅膀的顶端有个很小的残损,于是就认真记录了下来,当时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个情况。可是第二天早晨在进行文物复位时,他突然发现玉鹰翅膀上那个残损点不在了,于是迅速向考古队领队张敬国教授汇报,考古队发动全体人员最终在已丢弃的包装袋中找回了玉鹰翅膀上那个很小的残损部分,避免了重大文物的永久性缺失。初次参加考古工作的他为此受到了张敬国教授的高度赞扬,同时赢得了考古队同行的另眼相看。

  郑宏(录音)【在搞考古工作这些年来,我感觉到对我们考古工作者一个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做事情要细心。如果这一块要不是我有心地看了一眼,当时记录了这个情况,也许这个玉鹰永远它就是一个残品,它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所以讲考古工作上不细心的话,往往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而且是一个不可挽回、不可弥补的一种后果。】

  今年元月,由郑宏主编的含山文化丛书《凌家滩卷》正式在全国公开发行。倍感欣慰之余,他饱含深情地和我们说到,考古工作在一般人看来,可能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但是他却感觉考古就好像在翻阅一本具有动感的历史书,融入进去以后,真正是其乐无穷!郑宏(录音)【考古不是挖墓,它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考古过程就是我们超越时空和古人对话。考古是通过研究远古人类的遗留物,对没有历史记载的史前文化进行研究,致力于探索人类文明的起源。】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