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寺遗址出土500多尊佛教造像是窑藏国宝
2015-05-06 22:00:36 来源:经济日报 已浏览次
青州佛像的出土,改变了过去几十年对于佛教造像都是素面无色的认识
1996年,沉寂多年的山东省青州市一夜之间声名远播。当地在龙兴寺遗址出土的500多尊精美的佛教造像,轰动海内外,成为当年的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后又被列入中国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西方学者誉之为“一次改写东方艺术史的重大发现”。这批神秘的窖藏佛像成为了青州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青州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会点。自西汉青州设刺史至明洪武九年(1376年)的1400余年间,一直是山东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青州曾是高僧云集之地,今天在青州市南的云门山和驼山上还保留着几处六到七世纪始凿的佛教石窟,与这些石窟同时建造的,还有大量的寺院庙宇以及庙宇中供奉着的佛像和菩萨像,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龙兴寺。
为发现和保护龙兴寺遗址,1984年青州博物馆建馆选址时特地选择了位于城内西北角的空地,专家希望在建馆过程中会有意外收获。但是让人失望的是,在博物馆施工中,没有对于龙兴寺有价值的发现,一次绝好的发现窖藏佛教造像的机会就这样擦肩而过。
时间来到了1996年10月,与青州博物馆一墙之隔的益都师范学校新操场扩建工程动工。一天,天刚蒙蒙亮,时任青州市博物馆馆长王华庆像往常一样晨练,当他经过学校操场扩建工地时,发现推土机推开的土质与周围土质完全不同,而且有一个洞口还暴露在外。职业的敏感和对龙兴寺的魂牵梦绕驱使他赶紧跑过去,制止了正在施工的推土机,迅速让人找来考古专家夏名采,两人自己动手挖开浮土,赫然发现洞里暴露出的佛像。后经扩大挖掘,他们发现了呈3层堆放的佛像,窖藏东西长8.6米,南北宽6.7米,由此可以确认这里就是香火千年的古龙兴寺遗址。造物弄人,此处遗址距离青州博物馆的南墙直线距离不过200米。
众多精美的佛像,以这样一种料想不到的戏剧性方式,缓缓掸落身上的尘土,露出了尊容。出土的部分造像带有纪年,从北魏的永安二年(529年)到北宋的天圣四年(1026年)。从发掘现场看,窖藏的造像排列有序,整齐地分上下三层,坐像呈立式摆放,较完整的身躯摆在中间,头像则沿壁边缘排放,最上层的造像上还有席纹,并有祭烧过的痕迹。在窖坑的东侧,还有运送佛像到掩埋现场的坡道。这些迹象表明,龙兴寺佛像窖藏是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行动。虔诚的佛教信徒担心已被破坏的佛像再遭厄运,在夜深人静之时,悄悄掩埋了这些残碎的佛像。佛教造像虽然受到严重破坏,有的碎成百块,有的仅余部分肢体,但从保存下来的造像看,雕刻技术高超,集圆雕、浮雕、高浮雕、透雕于一身,大部分造像还保留着鲜艳的彩绘和贴金,有的还在佛像的袈裟上用各种颜色绘制了佛经故事。造像的姿态各异,表情手势各不相同,显示出雍容华贵的艺术效果。经过专家的努力,这些沉埋地下千年的佛像重新焕发了光彩,尤其是其中一尊北魏至东魏年间的“彩绘石雕菩萨造像”,高187厘米,虽然双臂残缺,但造型端庄秀美,周身散发出东方的含蓄沉静之美,面带耐人寻味的微笑,被专家们誉为“东方维纳斯”。
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的出土,弥补了中国佛教艺术研究中对北魏和隋唐之间,特别是东魏和北齐佛教艺术研究实物资料的不足,为研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及古代雕塑绘画艺术的发展等提供了珍贵资料。龙兴寺佛教造像在造型和神态上与众不同,专家称之为“青州风格”。尤其是这批佛教造像绝大多数保留着鲜艳的彩绘和贴金,改变了过去几十年对于佛教造像都是素面无色的认识,为中国美术史和佛教艺术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