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青瓷发展史 上虞禁山窑址入围十大考古发现

昨天揭晓的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入围十强。在该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从东汉至西晋序列完整瓷窑,同时出土了上万件越窑瓷器,为研究早期青瓷的起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龙窑炉发掘现场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代诗人陆龟蒙这样描绘美轮美奂越窑青瓷。

 

      而就在昨天揭晓的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入围十强。在该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从东汉至西晋序列完整的瓷窑,同时出土了上万件越窑瓷器,为研究早期青瓷的起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禁山越窑遗址,凭什么入围?

 

      禁山早期越窑遗址位于绍兴市上虞区上浦镇大善村,地处曹娥江中下游地区。参与禁山窑址考古发掘工作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建明在接受浙江在线采访时说,正因为窑址所在位置偏远,在历史上没有受到盗掘和生产活动的破坏,使其整体面貌较为完整。

 

      2013年,当地的一位村民意外发现了这处窑址。

 

      去年5-10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禁山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800平方米,揭露了窑炉、灰坑、灰沟等在内的丰富遗迹现象,并出土了大量高质量成熟青瓷器。其中,发现的3条龙窑,分别是东汉、三国和西晋时期的窑炉,保存都较为完整。3条龙窑由火膛、窑床、排烟室三部分组成,并且在窑床的坡度、长度、装烧的窑具等方面,有一个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代表了窑业技术的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

 

      “这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上万件瓷器”。郑建明告诉记者。这些均为成熟青瓷器,种类丰富,包括樽、簋、洗、盆、灯、罐等近30种器型。器物胎体细腻致密,青绿色釉莹润饱满,装装饰华丽繁缛,造型复杂多样,制作与装烧工艺成熟而高超,代表了成熟青瓷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因为当时的政权中心在南京,郑建明说:“许多高质量的大型器物,都是为南京地区的社会上层专门烧造,因此在南京一带大型墓葬与城址中也都有出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出土的瓷器

 

      上虞曾经是世界制瓷业中心

 

      研究表明,禁山窑址堆积丰厚,持续时间长,从地层叠压上解决了东汉、三国、西晋三个时间段的前后发展过程,为认识青瓷在东汉起源后向三国西晋第一个高峰的发展这一前后重大转折过程,提供了考古学上可靠的依据。

 

      郑建明说,作为汉六朝成熟青瓷的生产区,在前后数百年的时间里,上虞一带就是全世界制瓷业的中心,其产品不仅在江南地区广泛使用,甚至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至东北亚。

 

      值得关注的是,考古发掘中发现的窑炉遗址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烧制瓷器的三段式龙窑。此后近两千年间,这一类型的龙窑一直是瓷器烧制的主流瓷窑类型,为后世的大量著名窑系所沿用。

 

      上虞的瓷窑发掘成果,和慈溪上林湖窑址、龙泉青瓷窑址,构成了浙江两千年青瓷发展的完整谱系,代表着浙江大地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发展史上的时空坐标。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