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

  去年十月份开始的江西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考古发掘于近日结束田野考古,开始进入室内整理阶段。首次发现了完整反映明代官窑釉上彩制作过程的作坊、釉料、原料、半成品等遗迹、遗物,填补了我国陶瓷工艺考古的空白。

  这次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考古发掘由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进行。考古发掘区域位于御窑厂国家遗址公园内,发掘面积近400平方米。出土了元、明、清时期的作坊、灰坑、房址、墙基、路面、天井等各类遗迹60多处。其中发掘出300多平方米相对完整的明正德—嘉万时期的釉上彩作坊遗址在御窑厂历次发掘未见,而且在遗址明代正德地层出土的釉上彩颜料、配制釉上彩的原料,以及大量较为完整的正德官窑釉上彩半成品也是尤为罕见。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江建新:这次发掘的重大发现是过去从没见过的东西,比如正德时期大批的半成品就是釉上彩的半成品。比如讲发现正德时期完整无缺的加彩的半成品,底还有正德款。另外我们同时还发现制作釉上彩原料的(东西)你像这个氧化铜,这个是做原料用的,是画绿彩的东西。你像这个东西就是矾红料,我们测试出来是氧化铁 可以直接画矾红的。那么这些原料和半成品可以一系列的展示(当时)工艺过程。

  明代正德时期是整个中国釉上彩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釉上彩工艺对明代中期以后的釉上彩制作影响深远。但一直以来这一领域的考古研究却是空白。

  过去一直是空白,尽管有很多文献记录,比如王宗沐的《陶书》等都是晚明时期的一个文献记录。但是具体的实物和遗物没有获得,只是通过文献来研究,那么这次我们通过发现了很多具体实物可以做些研究。通过系列的发现釉上彩的半成品它的工艺过程和它的原料的测试和配制破解了整个明朝中期以后釉上彩制作的工艺过程。

  另外,这次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非常丰富,有元代官窑、明清官窑、民国与近现代的陶瓷产品标本,种类多样,年代序列完整,为研究景德镇陶瓷史与陶瓷断代提供了学科的权威资料。

  整个发掘的过程,就是揭示的遗迹和遗物可以使御窑厂当年的设置包括整个御窑厂内部的分工,作坊内部的分工和御窑厂整个分布的形式得到一个破译,得到一种全面的揭示。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