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组团钻工地学考古

      勘察墓葬或遗址,收集文物背后的史料,这本是考古专家们的工作。然而在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却活跃着一支大学生“考古队”。记者昨悉,这些学生们长期扎在武汉城区的建筑工地里“考古”,一有发现就报告到文物部门,受到文物部门和不少专家的称赞。

      去年10月,该校文博专业学生郭东阳,路过洪山区石牌岭附近一处工地时,偶然发现工地里有一些花纹独特但破损的石碑。“这些石碑有文物价值吗?破坏了挺可惜的。”郭东阳回到学校,把自己的见闻告诉了几个对考古学有兴趣的同学,于是大家合计成立了“文遗保护考古社”,开始定期到市内工地寻找老旧石砖瓦片,并通过微博呼吁大家关注文物保护。

      去年10月27日,郭东阳和社团成员在理工大南湖小区附近一处工地上,发现了一些零散的古砖。他们扒开砖头表面的土层,发现疑似隋唐时期的古墓遗址,墓葬为砖质拱形结构,宽1米5,高约90厘米,大家在周边还发现了女性持剑武士砖两块以及明清瓷片若干。

      这一发现让大家十分欣喜,队员们立即联系了武汉市文物局。经考古所专家现场鉴定后,发现古墓很早就遭到过破坏,但对学生们保护文物的热情和努力十分赞赏。

      该社团的成员郑潇宇,对古砖颇有研究。“很多古砖碎瓦虽然算不上文物,但却拥有独特的历史涵义。”郑潇宇告诉记者,最近他就在一个工地上发现了有特殊文字符号的明代城墙砖。“历史上朱元璋为建南京城墙,曾命六省二十州一百余县制城墙砖,为保证质量每块砖都要打上烧制工匠和建造的官员名。这块砖应该是没有送到南京留下来的。”

      大学生“考古队”经常在微博上发布“调查”结果,并呼吁社会关注文物保护。不过此举也引来一些网友质疑,认为调查不当反而容易破坏文物。郭东阳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邀请了湖北省博物馆文物考古专家进行指导,开展文物保护调查和专业学习。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