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发现大规模战国墓葬群 揭秘古大理什么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今年7-11月,考古人员在滇西祥云县大波那村发现大规模战国墓葬群,墓葬群规格高,葬式独特。根据此次考古出土器物初步分析,遗址与墓葬年代大致在战国至西汉时期,这对于研究青铜时代古大理及云南历史有重要意义。

      考古揭开古大理历史

      主持这次考古发掘的是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闵锐,长期进行滇西地区的考古发掘,此前已经进行过大理大丰乐、银梭岛、剑川海门口、大理羊苴咩城、宾川白羊村、祥云大波那的考古发掘,而这次在大波那的考古发掘,对于古大理的历史研究而言十分珍贵,填补了一段漫长的空白。

      闵锐说,把这些遗址和墓地考古串起来,大理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基本就清楚了,古大理历史发展演绎,最早从银梭岛说起,它距今约5000年,白羊村距今约4000年,这两个遗址解决了新石器晚期的问题;剑川海门口遗址,从距今4000年到距今2400年,中间的缺口由银梭岛来补齐,这三个遗址把5000年前到战国时代的早期人类文化的历史都构建起来了。

      洱海周边祥云的四个坝子也是古代大理文化存在的很重要的区域。祥云大波那遗址大概是距今2400至2000年左右,可以建立起从战国到西汉的历史,这样时间也就到了公元前后了。再往后就有一些断层,大理地区在下关喜洲一带有一些汉晋墓葬,就可以把这段补上。汉晋以后,就是在2004年发掘的阳苴咩城,从公元前780年左右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大丰乐遗址为唐代末年到明代末年。

      闵锐认为,现在整个云南基于考古学的从早到晚的文化构建还没有做起来,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大理地区的这些考古项目对揭开古代大理历史,建构云南的历史作用巨大。他想先在滇西构建起来,文化是相互影响的,这对滇东、滇南、滇中的考古学文化年代的构架都会产生积极和引导的作用。

      早期文化的相互影响和范围还是比较大的,早期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可以阐释早期文化的浮动,到底是滇西影响滇东还是双方都各有影响,或者是否有楚文化的影响,掌握这些对应文化的民族是什么。这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慢慢来做,现在我们云南考古还在做基础工作,构建考古学的框架,只有考古学基础打好了,才能做更多的研究。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