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县大城子遗址黑陶豆首次展出 距今2000年

      3日,一件距今2000年左右的古代食器黑陶豆在黑龙江展出,此次为该文物首次公开展出,这件文物出土于黑龙江东宁大城子遗址,所在年代大致相当中原的汉代。

      陶豆,我国古代一种高足浅盘形的器物,或有盖,主要用于盛食物,也是古代灯具的雏形,后被高足杯所替代。其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盛于商周时期。唐宋时期,因瓷器业的高速发展,使烧制瓷豆蔚然成风,元代以后,豆的形制逐步由高足杯所取代。

      此次展出的陶豆出土于黑龙江省东宁县大城子遗址,陶质,手制,口径13.2厘米,底径8.8厘米,高10.8厘米。陶豆器壁较厚,胎土明显夹杂砂粒;器表素面,不甚平整光滑,多凹凸不平之处;烧制火候不高,陶色呈红褐色和灰褐色。豆盘较浅,为圆底盘状,与黄河流域的折腹状豆盘有区别;高圈足,圈足呈喇叭状。豆盘与圈足连接处有明显接合痕迹,故该器物应是套接成型。

      据黑龙江省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东宁大城子遗址属于团结文化,该文化主要分布在图们江、绥芬河流域以及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以柱耳罐和烟道式火坑最有特色。从出土的五铢钱来看,遗址年代距今约2000年,故这件陶豆的年代大致相当中原的汉代。

      根据考证,陶豆主要用来盛放“菜”,在古代陶钵才是个人使用的餐具,与现代饭碗器器具相似。陶豆的形状浅而小,它只能盛放少量的“副食”。陶豆也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灯具,春秋战国时,照明用的油灯灯具开始出现。

      豆器家族除陶豆之外,还常见有青铜豆、木豆及瓷豆,多用于祭祀、燕享、随葬及日常宴饮之处。豆器多为陶制,新石器时代陶豆即已存在。对原始社会的人们来说,陶豆只是一种盛食器而已,后来贵族阶层专用豆陈放佐餐的杂肴。豆的器形从陶豆开始,到青铜豆,始终保持它的基本造型,而且始终是祭祀礼器组合中的重要一员。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