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墩二次发掘有新进展-发现和祭祀相关的遗址

      从双墩遗址二次考古发掘现场了解到,目前出土的遗物非常丰富,11月16日上午,又有一批陶片、兽骨新鲜出炉,其中陶片上的刻划符号有网状、三角形等。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双墩考古发掘执行领队张东告诉记者,已经发现了和祭祀相关的遗迹,但是目前还没有提取遗物。

      新发现,文物十分丰富

      双墩遗址距今已有7300多年历史,遗址面积二三万平方米,上世纪90年代进行过一次发掘,是蚌埠地区乃至淮河中游地区最早的人类祖先居住过的地方。

      2014年10月中旬,备受关注的双墩遗址开始进行二次发掘,分布在整个双墩遗址的西北角的16个探方,考古队一一展开挖掘。通过前期的考古发掘证实,双墩遗址东西北三面环水。

      在探方内可以看到露天土层上分布着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陶片、蚌壳、螺蛳壳以及兽骨,现场工作人员正小心翼翼的将泥土与器物分离。目前,该遗址已经出土大量器物,其中有大量夹砂陶、泥质陶等陶片,有口大底小的大型炊器以及支脚、支座。形式各异的平底釜和大量的兽骨、鱼骨、贝壳,以及形似靴子、用鹿角制成的器物、网坠等。

      新推测,居住部落或为祭祀遗址

      此次在遗址北部发现了一片陶片堆,南部发现了用螺壳堆砌的条带状沟槽,遗址外围还有一道壕沟将其区分开来。

      “从这些出土的陶片可以看出,都是经过人为选择的。此外,这与之前推断遗址的面积不符,相比较而言面积比较小。在此区域内,发掘出大量的陶片、动物骨骼等文化遗物,而且其中的陶器绝大部分都是碎的,这可能和祭祀活动有关。”

      由此,在进一步发掘中,又有了新的推测:原来判断双墩古人类居住场所或是与双墩古人类祭祀相关的遗迹。

      “此次发掘最重要的发现在于,找到了和双墩古人类祭祀相关遗迹的佐证。这对于了解祭祀遗址的结构形态,整体面貌等有着重要意义。我们渴望在下面的发掘中有更重大的发现。”为了更深入的探索与研究是否与祭祀相关,近几天,考古队将邀请多位外地专家前来为此次发现进行“会诊”。考古人员还将对遗址进行更深入的考古发掘,以进一步摸清遗址内建筑布局和结构,为下一步的保护和展示提供依据。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