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文物普查 河北邯郸发现15处旧石器时代遗址

近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河北省普查第一站邯郸地区文物普查田野工作已顺利完成。5月8日,普查队将移师承德,预计国庆节前完成承德地区文物普查工作。

经初步整理,此次普查在邯郸地区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共计3465处,其中古遗址989处,其中包括15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和石器加工场,证明了自旧石器时代早期以来古人类就一直在河北省的该地区繁衍、生息。

发现15处旧石器时代遗址

在邯郸地区的文物普查中,一项重要的成果是发现了15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和石器加工场。

其中在武安发现的白沙坡石器加工场、迂城水库石器加工场面积巨大、石制品极其丰富,这在河北省尚属首次发现。为研究当地新、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制品来源提供了重要线索,对研究史前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其活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在涉县新发现的西辽城遗址、虎头山遗址、偏店遗址,加上曾经发掘过的新桥遗址,以可靠的地层关系向我们展示了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晚期的基本完整的文化序列。

文化遗存梳理发展脉络

邯郸地区文物普查第二个重要成果是新发现了上百处汉代、战国、商周以至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遗存,对研究当地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永年县西阳城乡通头村仰韶文化遗址,面积约2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0.3~1.6米,为研究河北南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在邯郸县康庄乡康庄村北台地上发现的康庄先商-战汉时期遗址,面积达7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5~1.2米,地表及断面上文化遗物非常丰富,是研究河北南部先商、商和战国秦汉时期文化的一处重要遗址。

民居建筑群指引建筑史研究

邯郸地区文物普查第三项重大成果是新发现的一批元、明、清古建筑和一批规模较大、保存较完好、文化内涵较丰富、地方特征较鲜明的传统民居建筑群。

邯郸市峰峰矿区发现的晚清-民国时期大规模“寨堡式古民居建筑群”,占地面积达四万多平方米,当地人俗称“王家大院”。大院集居住与防御功能于一体。木雕、砖雕颇为精美,文化韵味深厚。在武安市管陶乡发现的万谷城古村落,背山临河,高低错落,与周围自然环境非常和谐,建筑、街道、市场、坟茔、庙宇等均保存完整。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