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动迁“拆”出百年城隍庙石碑 碑文清晰(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6日,在哈尔滨市道外区南十五道街的滨江棚户区内,准备搬迁的市民李同生将一块埋藏在地下多年的老城隍庙石碑取出,哈尔滨市警方和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人员也赶来,对这块出土的石碑情况进行调查了解。

记者看到,在这处破旧的院落里,一块1米多长18厘米厚的花岗岩制成的大石碑就放在两个棚户间的夹层内,在棚户夹层后部地面上有一处坑,这里就是这块石碑的埋藏地。石碑虽埋藏在地下多年,但碑文仍清晰可辨。

据《道外区志》记载:道外城隍庙建于1918年,庙址就是现在的道外区南十五道街。现在的“金泉浴池”门脸后身就是城隍庙遗址。

据李同生介绍,哈尔滨百年城隍庙最后一任“监院”李本耀是他的叔叔。这块碑是在1941年安放在这里的,上面记录了当年为筹建这座庙而做出贡献的各界人士。李同生告诉记者,城隍庙是这一带最早的建筑,是李本耀和师兄任本荣募集资金修建起来的,任本荣是首任“监院”。城隍庙香火最盛时,庙里有十余个道士。伪满时期,这些道士因不肯加入伪满道教协会被迫解散。哈尔滨解放后,任本荣和李本耀回到城隍庙,恢复各种活动。任本荣去世后,李本耀由“帮办”接任“监院”。李本耀是出家人,没有子嗣,从山东老家带回弟弟的儿子李同生,算是过继到自己膝下。这座城隍庙毁于“文革”期间,李本耀让李同生将立在城隍庙的功德碑保护起来,埋在自家的地下。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