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发现一处春秋早期士大夫墓葬
2014-10-23 09:32:58 来源:西安晚报 已浏览次
近日,宝鸡市陈仓区村民魏炳祥在自家后院取土时意外发现一处春秋时期早期墓葬。相关部门闻讯立即开展抢救性清理,该墓葬出土12件青铜礼器及铜铃、陶珠等珍贵文物。专家称,墓葬的发现使得“汧渭之会”这一千古之谜再次成为焦点。
墓葬规格为士大夫一级
昨日,陈仓区千河镇魏家崖村八组村民魏炳祥家院子内外,站满了想要目睹珍贵文物的村民。不善言辞的魏炳祥站在后院土崖下说,由于此处经常落土,威胁房屋,他用挖掘机清理危崖取土。10月16日下午4时左右,他正取土时发现绿色铜片,随即停止作业,下车查看,土中暴露出青铜器。他急忙与妻子将12件青铜器细心取出,并找到了部分文物残片。当晚,夫妻两人与在武警陕西边防总队服役的儿子魏沙商定后,决定报告政府,上交文物。
次日早,陈仓区文物旅游局、博物馆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清点文物,组织开展抢救性清理。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辛怡华说,发现文物的地方为一处春秋早期竖穴土坑墓,长4.6米、宽2.6米,东西向,一棺一椁。墓室大半已被挖残,仅存东西两角和北边部分。工作人员在墓葬内共清理出土青铜礼器12件(其中,铜鼎4件、铜簋4件、铜壶2件、铜盘1件、铜盉1件)、铜铃8件、玉玦1件、石手柄1件、石串饰6枚、残陶豆1件、陶珠1组356件,并提取了漆器残余标本。当日,出土的文物被安全运回陈仓区博物馆保管。
辛怡华说,鼎与簋是古代的礼器,列鼎的数量显示着主人身份地位的尊贵高低。“‘九鼎八簋’为天子,‘七鼎六簋’为诸侯,而这一墓葬应该为‘五鼎四簋’的士大夫所有”。目前,考古人员正在对为何该墓葬只发现了4个鼎进行探究,“是当时没有埋够数量,还是后期损毁,亦或被盗,尚待进一步发掘清理和研究”。
这批文物有重大研究价值
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辛怡华说,魏炳祥的护宝精神与出土文物一样珍贵,同时,这批文物的发现对研究春秋早期秦人历史,特别是对找寻秦国都邑“汧渭之会”提供了实物资料和新线索。
文献记载,“汧渭之会”是秦国强盛之前的都邑之一,但“汧渭之会”的确切地点一直是个千古之谜,为业界争论不休。有在凤翔县长青镇孙家南头村之说,有在宝鸡戴家湾之说,也有在陈仓区千河镇魏家崖村之说。
辛怡华说,“‘汧渭之会’见证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全新部族——秦族的诞生,是大秦王朝的发端,意义重大。而此次在此发现春秋早期士大夫墓葬,并不能直接证明秦朝强盛之前的都邑就在于此,但有助于对‘汧渭之会’具体地点的研究”。
延伸阅读
汧渭之会
汧渭之会,也作“千渭之会”、“千渭之汇”,为秦人从甘肃天水向咸阳逐步东迁过程中所建的都邑,有专家考证,其具体地点为今千河与渭河的交汇地带。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