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发现千年古墓 出土笔洗等文房用具
2014-09-24 15:37:08 来源:光明网 已浏览次
昨天,温州市民曹先生拨打新闻热线反映,永嘉瓯北珠岙村发现古墓,挖出陶器、瓷器。经初步判断,为东汉到三国时期的墓葬,从陪葬品猜测墓主可能是个“读书人”。据悉,该古墓信息已上报省文物局,有关部门将对珠岙村近6万平方米空地进行勘探、发掘。
市民发现古墓报告文物部门
该墓葬位于永嘉瓯北珠岙村东南方向的一座山坡上。半山坡坍塌,露出大片黄泥土,几日的雨水浸泡,泥土略显松软,山体还有铲车挖过的痕迹。古墓在东北角,上方种了一片茶树。
山坡下面是拆迁后留下的废墟,村民说这里将建近6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区。四五天前,市民曹先生前往此处收购钢筋。因为经常协助有关部门参与文物挖掘工作,曹先生看到裸露的山体总会上去瞄一眼,结果意外发现了露在外面的墓砖。凭借几年来对考古的了解,他觉得墓葬年代久远,就向永嘉文物部门反映。
当地老一辈流传村里有个“朱探花”
截至昨天,古墓挖掘工作基本结束。墓葬为单人砖室墓,长约3.5米,宽约1米,最高处达1.2米。出土十余件物品,有笔洗、陶案、水盂、瓷碗等。此外,墓室砖壁上刻有图文,至于图文代表什么,还需进一步研究。
永嘉县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潘浩介绍,从陪葬品来看,应为东汉(公元25年~220年)到三国时期(220年~280年)的古墓。那个时期的陪葬品多数为陶制器物,且那时没有夫妻合葬的说法,均为单人下葬。从规模来看,应当为普通人家,而墓主陪葬的笔洗、陶案、水盂均是文房用具,潘浩猜测墓主可能是“读书人”。
昨天中午,珠岙村八旬老人郑定兴执意爬上山坡一看究竟。他说,老一辈流传,村里曾有个“朱探花”,周边山上曾建有他的花园、祠堂等,但他葬在哪里一直不知。据了解,探花是南宋才有的称谓,与古墓时间不符。
古墓墓主究竟是谁?潘浩表示,这点较难考证。
将对瓯北“工业园区”进行勘探
此次发现古墓的山,因坟墓比较多被村民称为“老坟山”。另据了解,10余年前,珠岙村建童装城时,曾有部门进行勘探,发现有六朝时期的古墓。在如今村民说的近6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区红线范围内,也发现了遗址。此次发掘的古墓又是东汉到三国时期,与东瓯王城有关记载时间接近。
珠岙村与东瓯王城遗址有没有关系?记者搜索“珠岙村”,发现百度百科词条中注明,有专家学者认为,自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建立东瓯王国至公元323年东晋王朝置永嘉郡城于瓯江南岸的近800年间,瓯北一直是东瓯王城、东瓯乡、永宁县治的所在地。甚至有学者研究,东瓯王城和永宁县治均设在瓯江北岸今珠岙村、花岙至清水埠一带。
对此,潘浩介绍,东瓯王城遗址具体位置一直未能确定,相关记载也都是一家之言。但珠岙村古墓发掘相关信息已报省文物局,有关专家也已到现场查看过。接下来,他们将对工业园区红线范围内进行考古勘探,对古墓进行发掘。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