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区五年多出土文物千余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边是施工中发掘出的各类文物千余件;一边是列入省文保单位、空闲搁置的老粮库。东昌府区文物管理所所长于忠胜正根据政府和古城保护与规划指挥部的规划,准备用两到三年的时间,把粮库建成文物展示中心,把这千余件古城中出土的文物集中在这里展示。

      出土文物多为宋代生活用品

      “古城保护与改造从2009年开始五年多了,施工过程中,大部分工地会深挖至地下四到五米深,古城区内这个深度已经到达宋代文化层,从宋朝至今的文物都有出土。”东昌府区文物管理所所长于忠胜介绍。

      五年来,出土的文物品类丰富:石碑刻、瓷器及碎片、青铜器、象牙制品、古币等等。“不同于墓葬区的出土文物,古城作为生活区,出土物也很有当时的生活气息。”于忠胜正和同事们忙着修复考证这些文物,方便为后期展出做好布展规划。

      “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气息,这些文物上展示的最形象。而文物也只有展示出来,让更多人看到、了解到,才更有价值。”这批文物的归类展出,在于忠胜看来势在必行。

      老粮仓墙壁写毛主席语录

      市古城保护与改造西北片区,与崭新的仿古建筑和火热的施工工地不同,道署西街上四排高大明显老破陈旧的房屋赫然矗立。这是刚列入省文保单位的聊城老粮库,是古城区内保留未拆的一处古建筑。

      这整齐的四排房子呈东西走向,原来是粮仓,后来租给了一家废旧木材加工厂和其他单位当仓库。于忠胜说,这四排房子是古城内保存最完好的带有鲜明“文革”特色的建筑物。粮仓的外墙上,还保存有不少毛主席语录和毛主席的一些经典著作。

      在文物信息中描述,老粮库是明清时期东昌府府衙遗址,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曾多次重修。1950年前后建的粮库八个,每个粮库均为12间,形制特殊,风格独特,建筑面积1834平方米。1980年后作为民居使用。

      拟两到三年建成 文物展示中心

      “聊城古城由宋至今,一个一个朝代传承下来。古城区的建筑也应包含各个时代的不同风格,而这些老粮仓,其青砖青瓦和墙壁现存的标语,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应该得到保护和合理利用。”于忠胜说,“准备改建成展示中心,展出古城中出土的千余件文物,而老粮库主体不动,尽量进行修复,墙上的毛主席语录也会保留下来。”

      千余件记录着宋、明、清几朝气息的文物,在经过清理、修复后,将入驻老粮库,成为一个展示古城区历史、体现古城人曾经生活的博物馆。“计划两到三年内完成,目前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主要是文物展示展出需要批示批复。”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