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幕“虚拟”朱元璋地宫 明孝陵博物馆新馆年底建成

参照北京十三陵规制构建,利用8米空间的高度,反方向由上而下,利用高科技手法,模拟位于独龙阜下的明孝陵玄宫,展现地下宫殿的荣华富贵——明孝陵博物馆馆长周钰雯昨天告诉早报记者,明孝陵博物馆新馆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明年初开放,届时将以360度环幕电影“虚拟展现”明太祖朱元璋陵寝的地宫。

据周钰雯介绍,新馆是将原南京手表厂厂房中两幢最大的建筑改造而成的,展厅总面积达到2500平方米,是原博物馆的10倍。周钰雯表示,目前,明孝陵神道已基本打通复原,其呈北斗七星状有序排列的“下马坊”、“大金门”、“望柱”、“棂星门”、“五龙桥”、“享殿”、“宝城”成为孝陵地面文物的精华所在,可以说是一条完整的陵寝文化带。而新建的孝陵博物馆,将给这条文化带提供全方位的注解。

据有关文献记载,明孝陵玄宫内埋葬着朱元璋本人及马皇后和成穆贵妃孙氏(或说殉葬宫人十数人,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关于朱元璋的地下宫殿建筑,由于史书失载,又缺乏必要的工程档案资料,加之在民间还有朱元璋葬于南京朝天宫或北京万岁山以及下葬时13个城门出棺材等等的历史记载和传说,所以,几百年来,一直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一个谜。

“明孝陵地下玄宫位于独龙阜下数十米处,地宫保存完好,从未被盗过。”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介绍,自1998年12月开始,他与当地文物工作者及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专家采用精密磁测技术,对明孝陵宝城内做了普遍的无损勘测,结果证实在宝顶地下存在一个巨大的空间,总面积达4500平方米,其中入口处在地表调查中也有遗迹显示,这一发现初步揭开了孝陵地下宫殿的奥秘。在考古工作基础上,有考古专家还提出明孝陵呈“北斗七星”式的平面布局设计思想。

贺云翱表示,那次历时四年的明孝陵系列考古工作,对完整恢复和研究明代早期帝陵制度及明代建筑文化,对进一步改善明孝陵文物的保护环境,深入展示明孝陵的文化内涵等都有重要价值。除了查明了明孝陵地下玄宫的位置,当时发现不少地表建筑遗迹及建筑瓦当,并未发掘出任何地宫的陪葬品。

周钰雯表示,十三陵的地宫大都分三进,由于空间限制,新馆将仿制第一进,其余两进采用投影的方式表现。“新的博物馆文物库藏应该不大,主要以陈列为主。新馆参考北京十三陵的形制建造,推测当时明孝陵地宫的形制理论上还是有可行性的。”贺云翱认为,在考古期间,他们发现明代早期帝陵制度还是有一定的传承和延续性,如明孝陵和十三陵的地宫均不在中轴线上,明孝陵的地宫入口在明楼东侧十几米处现呈下沉错位、有裂口的宝城城墙下面,根据这些参考资料,仿制地宫的形态应该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