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春捺钵”遗址考古挖掘工程启动

      备受关注的“春捺钵”遗址群考古挖掘,于8月初启动。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专家及工作人员组成的考古挖掘队进驻干安县,至此,对辽代捺钵制度的研究由史料分析转入实物解析。

      辽代“春捺钵”遗址在史学界曾众说纷纭,大致被确定在我省西部大安至前郭一带,是我省重要的考古项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干安县专门对该项目进行了多次调查,发现了规模浩大的遗址群,引起国内外考古工作者的高度关注。2009年12月,该遗址群被确定为考古界寻找已久的辽代“春捺钵”遗址群,弥补了全国文物考古专家寻找古代黄帝“捺钵”遗址的空白,同时证明,古时到吉林省来的第一个帝王是辽代的皇帝,而不是此前考古界公认的清朝皇帝康熙,在时间上提前了700年左右。2013年3月,干安县境内距县城西侧10公里处“春捺钵”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朝契丹族是一支驰骋草原的游牧民族,转徙随时,车马为家,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使得其建立的辽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议政方式:捺钵制度。“捺钵”因按春、夏、秋、冬的时序安排,又称之为“四时捺钵”。“四时捺钵”既是皇帝钓鱼行猎、习武休闲的理想胜地,也是皇帝议政治军、号令天下的主要场所。其中春捺钵、秋捺钵主要处理辽朝和其他所属民族的关系;夏捺钵、冬捺钵主要召开北南臣僚会议。此次挖掘对进一步发掘“春捺钵”遗址的考古价值,更加深入了解辽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