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首次发现东汉徐氏祭器——青瓷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月下旬,龙游县博物馆考古专业人员在城东建材市场取土工地上发现了一座被挖掘机揭露的古代砖室墓葬,并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清理发掘。

 

      墓葬为凸字形砖室券顶墓,墓朝向96°。墓总长为5.6、宽2.4米,墓后壁残高1.6米。墓墙用砖双层,墓底砖平铺二层,砌筑结构较为讲究,系我省同时期中型规格墓葬。墓葬曾经多次盗掘、扰乱,但仍出土了7件文物,为1件釉陶双耳罐、2件青瓷碗、1件青瓷簋、1件青瓷盘口壶和1件印纹硬陶罍及铁削1件。根据墓葬形制结构和随葬器物判断,该墓为典型的东汉晚期墓葬。

 

      其中随葬的青瓷簋,陈放于墓室前部分的砖筑供台上。该器物高17、口径21厘米,造型端庄典雅,釉色青翠光亮,是我国早期成熟的青瓷器了;器身刻斜方格纹,内口沿和喇叭形圈足刻划水波纹,外口沿一圈还用六个汉隶“水”字装饰;值得关注的是在青瓷簋的内底上工整地刻有隶书“宗徐”二字,这里“宗”字应该是它的本意,即在室内对祖先进行祭祀,因而表明该青瓷簋是用来供奉徐氏祖宗的专用祭器,同时也说明了当时青瓷工艺刚趣成熟时期的珍贵程度,不是普通百姓能够拥有。从已发表的考古资料上看,明确为汉代的徐氏祭器不但在龙游县是第一次发现,在浙江省也尚属首次。

 

      据鄞县《北宋徐氏谱疏证》记述:“元洎字文副,汉元帝建昭二年(前37)为江夏太守,光禄大夫。成帝阳朔二年(前23)二月十八日避王莽之乱,由海州(今连云港)过江,迁东阳郡太末之姑蔑三十里薄鲤山(即徐山),寻卜偃王旧迹(今龙游县南灵山镇),为过江始祖。”民国余绍宋《龙游县志》所记与之基本一致。又“徐洎生一子寿。寿生悌,汉幽州刺史,始兴侯。悌生汉扶风太守持节都督军事镇北大将军洪。”该墓所处南二里许有古代所建纪念徐洪的扶风殿遗址,往东不远处相传东汉扶风太守徐洪为国捐躯沙场时所骑灵性的宝马疯狂奔回家乡报丧的地名—曰马报桥。故这里汉墓出土徐氏祭器并非偶然,当在情理之中,也说明地方文献所记载与历史上徐偃王后裔迁徙龙游事实相吻合。据考古调查估算,位于寺底袁和十里铺一带的黄土丘陵上分布有数千座汉六朝古墓葬,推测里面肯定有不少是徐氏的后裔。(龙游县博物馆)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