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者重返营盘山遗址:或确认四川人先祖足迹

      “有学者认为,在这里(营盘山)生活的先民是四川人直接的祖先,我们觉得这是有道理的,至少是四川人的先民之一。”12日,结束对营盘山遗址再次考察工作的四川大学考古系教授罗二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位于四川阿坝州茂县的营盘山遗址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营盘山遗址,距今已有5000至5500年,是岷江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规模最大、出土遗存最丰富的一处古迹,代表了5000年前整个长江上游地区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准。是由其本身和周围分布着的数十处时代相近的中小型遗址,共同组成了总面积15万平方米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遗址群。
      
      此次“重返营盘山、探秘古羌城”的考古活动是由华西传媒集群和中国古羌城共同组织。罗二虎告诉记者,此次重返营盘山遗址的活动,是再一次对因盘丝呈现的历史信息和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性进行评价。
      
      “在远古时期,西北的先民、羌族的先民怎样从黄河上游地区往西南地区迁徙,怎样把黄河地区的文化带到了西南地区,这对四川的远古文化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罗二虎说。
      
      罗二虎表示,营盘山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最重要的一个遗址,曾是相对的区域文化中心。“在这里,发现的大量黄河地区的彩陶,比如马家窑文化的彩陶,非常真实的再现了先民迁徙的足迹。”罗二虎说,这里也呈现出先民们怎样在岷江上游地区劳作、生活,“表现得非常具体,广义地讲,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也有作用。”
      
      谈及身后的大山中所蕴藏的“宝藏”,这位从事考古研究工作30多年的教授很是兴奋,“我们现在发掘的面积只有1000多平方米,这里一定还会有很多新的重要的发现,会给我们不断带来惊喜。”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