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青龙山发现汉代墓葬 出土汉代“熏香炉”
2014-06-13 09:33:31 来源:水母网 已浏览次
福山区青龙山挖出的西汉早期墓葬,墓穴长3.3米、宽1.5米。

陶罐制作精美
山东烟台福山区青龙山文化公园是福山区倾力打造的区域性市民文化休闲中心。正在施工中的王懿荣广场位于青龙山文化公园南侧,新文化广场施工中,“抠”出汉代墓葬:在5平方米的范围内出土16件陶壶、陶罐、陶盘、铜镜、铜钱、铜带扣、古剑等文物,其中2000年前的“熏香炉”亮相。
施工:不到一平米挖出3个陶罐
10日早8点半,十五、六个绿化工人像往常一样拿起铁锨,在王懿荣广场项目临时办公室的边上平整土地。一名工人突然发现地上有一个10公分大小的孔洞,拿铁锨想填下土,结果一锹下去掀出个陶片。陶片看起来黑乎乎的,有10公分见方。工人正在纳闷,接着两铁锹,他惊呼起来:“嘿!快看!这是什么!”
大伙儿围上去,只见眼前这个灰黑色的陶罐子形状像个大肚子宝瓶一样,直径有20公分高约摸能有30公分。上面没花纹,没文字,但大家都知道,肯定是挖出来了宝贝!现场的工人沸腾了,围在一起三下两下,哪承想30分公分宽70公分长的范围里,接二连三又挖出两个“宝瓶”来,看着大伙儿兴奋的样子,于班长赶紧把王懿荣广场项目经理曲春东找来。
“这仨陶罐看起来就是很古老的样子,大小、颜色都差不多。这么集中的出土这些文物我们不敢乱动弹了。”曲春东说,他干了20多年的建筑了,工地上出土文物还是头一遭。为防止工人们不当举动破坏出土文物,他立即叫停施工,命令马上通知文物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
上午10点,福山区文化旅游局领导、福山区文物管理所文博考古人员以及区公安分局特巡大队民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在现场拉起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文物发现地。市博物馆考古队专家也赶赴现场,进行了保护和抢救性考古挖掘。
现场:一枚铜印章有望“锁定”墓主人身份
10日下午,晨报记者来到青龙山南侧的墓葬发现现场。只见工作人员已经在现场挖出一个东西向长方形土坑。记者发现,在土坑的一侧叠放着七八个黑色陶罐。
“发现陶罐的位置基本就确定了棺椁位置。”福山区文物管理所所长于杰介绍说,陶罐是汉墓的“标志”类陪葬,因为汉代时期生产技术的限制,只能烧制陶罐,这也可能是墓主人的生活用品。
下午3时30分,工作人用工具将土层一层层的剥开,发现了黑色的线状痕迹。“这就是棺椁腐烂后留下的痕迹。”一位工作人员解释道,棺椁四框腐朽了以后,棺材盖就落在底部,木头烂掉就形成了黑框。在贴着黑框的内部工作人员还发现了一层白灰,工作人员说,这可能是棺椁里面填充的防腐物。
由于年代久远,棺椁里没发现完整的古尸,只有腐朽得很厉害的腿骨和盆骨。在头部和盆骨处附近,工作人员发现了两贯深绿色的圆型铜钱。“这是汉代的五铢钱,大概有20枚。”工作人员清点了一下说。随之,在左侧位置,黄土层下露出一枚盘子大小铜绿色的东西。经辨认,这是一枚直径9公分大的圆型铜镜。
随后,在腰部,考古人员发现一个像小铜棍一样圆柱型的东西,经辨认,这是一个墓主人的铜制的腰带扣。在腰部,土层已变成铁红色,考古人员发现,这原来曾放过一把长约30公分、手柄长11公分、宽5公分的铁剑,由于腐蚀严重,工作人员仅将手柄及周边的土层一起取出,以备将来修复。
罕见:2000年前汉代“熏香炉”现身
接下来,还有重大发现:工作人员发现了个大概两厘米见方的铜印章,上面的字迹模糊辨认不清。“这枚印章对确定墓主人身份有重要意义,下一步我们将进行修复以期早日发掘古墓的秘密。”
陶壶、陶罐、陶盘,随着工作人员的清点,一件小器物吸引了专家的注意。只见这个拳头大小的陶壶,底部是一个直径十二、三厘米的陶盘。这个是干啥用的?“这叫博山炉,又叫博山香炉,熏香用的。”烟台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闫勇说,这种香炉的出土在北方汉代墓葬中也是比较罕见,它是中国汉、晋时期常见的焚香所用的器具。
在随葬陶器底部,考古人员还发现了漆器和鱼骨。说是漆器,只能在烂泥里看到一个见方的轮廓,两条鱼骨的骨刺却头尾分明,长度约为40厘米。
铜印章,铜剑,专用的“熏香炉”,两条大鱼陪葬。看样子,墓主人身份显赫。
截止到10日下午6时,考长3.3米、宽1.5米的墓穴清理完毕,专家初步确认为西汉早期单人墓葬。
解读:文物做工精美价值重大
记者查阅烟台考古历史发现,汉代墓葬坑内发掘最多的是陶罐,为什么墓葬坑内会有如此多的罐子呢?考古人员告诉记者,汉代对墓葬习俗非常重视,像供台上通常会放上几个罐子作为容器,罐子里装上酒、粮食等食品。
考古人员介绍,虽然西汉时期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现在的一些生活习俗还和当时相似。就拿丧葬习俗来说,像墓葬主人的头部放上铜镜,腰部放上铜钱意为“腰缠万贯”,脚部或手边有的也放上铜钱。这属于丧葬的标准习俗。
烟台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闫勇告诉记者,在5平方米的范围内出土16件陶壶、陶罐、陶盘、铜镜、铜钱、铜带扣、古剑等文物,虽然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整体墓葬出土形状良好,随葬物品种类较多,尤其是“熏香炉”就比较少见,还有印章和铜腰带、铜剑等,做工非常精美,文物和艺术价值巨大。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