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国发现中原文化墓葬 2300年前秦人或由此入川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后迁民入川。2300多年后,广元昭化古城发掘出土一片大型墓葬群,其随葬品、墓葬形制等都呈现出典型的中原文化特征。5月28日,省内考古专家在现场调查后一致认为,这批墓葬的出土,是四川秦汉考古的重要发现。它们佐证了当年秦灭巴蜀,就是从这里长驱直入,直取四川,并从此迁民入蜀,开始了民族文化之间的大融合。

  专家们建议,应根据这次墓葬群的发掘为线索,继续在附近寻找相关秦人居住痕迹。而这片墓葬群体现出中原文化开始流入巴蜀的考古价值,可以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地浓缩中原文化

  5月28日上午,昭化古城大坪子墓地考古现场,省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仍在继续对墓葬进行清理。从去年12月13日因工地施工发现汉砖之后,考古人员经过5个多月的抢救性发掘,已在墓地范围内发现了70多座古墓葬。总发掘面积达6500平方米,是省考古研究院发掘的这一时期最大墓葬群。

  上世纪50年代,宝成铁路修建复线时,也曾在广元宝轮镇发现一片战国晚期到汉代的墓地,但那片船棺墓地,带有典型的巴蜀文化特征。而让考古专家们感兴趣的是,在大坪子墓地已经完成清理的56座墓葬中,多为土坑木椁墓。这种形制,则是典型的中原文化。因为从西周开始,天子就崇尚棺椁制度。

  在一些墓葬里,专家们还发现了曲肢葬的形态,这也有别于汉人传统的仰身直葬风俗。更有意思的是,出土的900多件器物中,还发现了蒜头壶、扁壶等具有秦文化特征的随葬品。其中一批汉代砖室墓,墓砖上模印有精美花纹,虽然内容多是凤鸟、车马等内容,但其以线形雕塑为主的手法,也有别于成都地区汉砖的浅浮雕风格。

  离古葭萌城址仅1公里,很可能是秦迁民入川的移民点

  在古代的蜀国,为何会发现典型中原文化的墓葬?考古专家认为,它们当属秦灭巴蜀后迁民文化的缩影。四川大学考古系教授、博导罗二虎介绍,根据史料记载,秦朝在公元前316年灭蜀后,在广元建了葭萌县城,并就此大举迁民入川。如今的昭化古城距古葭萌城址仅1公里左右,因此这里很有可能就是当年秦迁民入川的一个移民点。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昭和介绍,史料记载秦灭蜀后有两条入川通道,一条是从甘肃西出阳平关取道青川,一条则是取道金牛道。多年前,青川曾经发现迁民文化明显的木椁墓群。如今在昭化发现大型棺木形制的墓葬,说明地处金牛道的昭化,也曾是当年的一个移民点。

  秦灭巴蜀后剑指楚国,迁民入蜀也是希望让丰饶的四川盆地为其提供物资等后勤保障。为何移民在昭化便止步不前?李昭和认为,葭萌城是当时距秦国最近的一个蜀地县城,从白龙江顺流而下的秦人,不愿离故土太远。因此稍有余钱者便通融押送官吏,得以留在葭萌。而他们的后代在战国晚期到汉代,都保留了原来的文化,这也导致其墓葬形态与同一时期巴蜀的船棺文化大相径庭。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