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吉神秘汉墓揭开面纱 出土20余件陪葬器物

  五月初,浙江自然博物院一期建设工程内发现一古墓。该墓包括前室、后室及墓道,后室为双穴,除前室券顶坍塌外,其它部分保存完整,为该区域截至目前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处砖室墓。

  受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清理工作一度受阻。5月24日,终于从现场传来消息——古墓清理完毕,出土20余件陪葬器物。墓主人身份、墓室所属时期等谜底也都一一揭晓。

  据了解,来自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前期对后室进行针对性清理,券顶掀开后,出土陶罍一只。陶罍表面的席纹为汉代常见的陶器花纹,但已经残破。“事实上,该处最大的发现莫过于这座墓为双层券顶,这在该区域也是首次发现。”据安吉县文物局副局长程永军介绍道。

  惊喜“聚集”在前室。据了解,该处出土的随葬器物种类丰富,包括陶盆、陶罐、陶壶、铜镜、铁剑等,共25件,此外还包括3大串铜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面铜镜,该镜呈圆形,直径约为20厘米,镜面黑色,花纹清晰,做工精致,且保存完整。

  “根据随葬器物判断,这座古墓应属于东汉时期。”程永军解释,该墓出土的盘口壶其器形、盘口和底部大小等都具有东汉时期特征;通体设弦纹的陶罐也是东汉时期典型器物,一般用作随葬;而被称为“八乳禽兽规矩镜”的铜镜,也为东汉时期所流行。“因此,对该墓葬确切的定名应该是‘东汉前后室双穴双层券顶砖室墓’。”他补充道,根据该古墓的规模形制、随葬器物等进行综合分析,该墓主应属大夫级别以上贵族。

  据了解,在该区域发现保存如此完整的古墓较为难得。目前,省考古所专家们正在对墓地进行清理测绘,并对砖块进行标号,以为今后复原提供科学依据。(安吉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