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墓葬编钟是重大考古发现 或是侯伯墓葬

3个月发掘74座墓葬

随州官方向媒体公布,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今年新发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曾侯墓葬区。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叶家山墓地第二期考古发掘工作于2013年3月26日正式开始。7月6日,记者在叶家山墓地的考古发掘现场看到,整个工地都被胶布遮盖着。由于前一天下了一场雨,泥土变得十分疏松,增加了发掘的难度和危险,现场的发掘工作暂停。“墓地里有大量红土,这种土没有黏性,下雨后经太阳一晒就会变松,容易垮塌。”查看过发掘现场的武汉大学历史系杨宝成教授告诉记者。

经过3个多月的发掘,叶家山墓地共新发现74座墓葬,6座马坑。截至7月3日,已清理60多座墓葬,绝大多数都有随葬品,共出土文物约500件(套),其中铜器主要为食器和酒器,器类主要有鼎、簋、甗、斝等,原始瓷器主要有罐、豆、壶等。

考古队领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说,标号为“M65”的墓中出土了一大批随葬品,从随葬品的器形、纹饰等综合考察,与陕西、山西等省已发掘的西周墓葬出土物有诸多的相同和相似性,因此,其年代应属西周。墓地除发现有“曾侯谏作宝尊彝”的铭文器物外,还新发现了铭有“公白作宝尊彝”的铜器,进一步显示出墓地的国属应属西周早期的曾国。

专访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王巍:

墓葬编钟是重大考古发现

广州日报:你对此次叶家山西周墓地的考古发现有何评价?

王巍:编钟的发现是重大考古发现,这是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出土编钟。说明这个墓葬的等级很高,不排除是诸侯的墓葬。

这次考古发现把曾国的历史提前了500年左右,原来认为曾国是春秋后才出现的。这次发现的墓葬主人可能是侯或伯,这是当时等级很高的贵族。这次发现还有助于进一步解开一些历史谜团,包括为什么历史上的君王高度关注汉水流域,譬如周昭王就是在南征汉水时死亡的。分析表明,这与湖北是铜的产地有关,在湖北黄石和大治都发现了西周时期大规模的矿井。在当时青铜器是皇权身份的象征。

广州日报:这次考古发掘有电视直播,你如何看待这种方式?

王巍:推广和普及考古知识,媒体是重要渠道。通过直播,让民众直接了解鲜活的考古发现。业界对于电视进行考古直播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可能会影响到考古工作。还有人认为,考古是一个很细致的活,短期内难以有令人心动的文物出土,但电视观众却希望能一下子就看到结果。但如果做得好,两者可以兼顾。媒体应充分尊重考古程序,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因为直播需要而违背程序,否则会受到业界的口诛笔伐。在尊重考古程序前提下,我不一概排斥直播,但希望不要过分炒作,不要把老百姓的胃口吊得太高。其次,要深度解读背后的现象和事件,不要总是讲值多少钱,要引导观众关注文物背后的文化信息。值多少钱,这是最没有文化的表现。

广州日报:如何看待社会上考古热兴起?

王巍:我20多年前留学日本时,当时日本的考古热与我们现在相似。当时考古成果多,大家的热情也很高,考古深入人心,但当时国内考古没人重视。现在考古受到空前重视,这有经济因素驱动,但关注度确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广州日报:有一种说法十墓九盗,但很幸运的是,听说叶家山西周墓地没有被盗过?

王巍:这次非常难得。假如被盗、被破坏了。盗墓贼得到的只是一件铜器,只是一件孤零零的古董,其包含的信息只有原有的十分之一。盗墓贼是民族的公敌。

广州日报:考古有一个现象,就是重发掘,轻研究和整理。有业内人士提出,一些考古发现的报告迟迟未能公开?

王巍:尽快出报告这是考古的常识,是考古工作的一部分。一般发掘工作需要几年,报告整理也需要两三年时间,由于受工作忙或是经济方面原因,报告没有及时公布。国家文物局专门有一笔钱资助报告发表。如果考古报告迟迟不出,会有一种欠债的感觉。考古报告,最好是边发掘边整理。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