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发现新石器时代墓群 发掘罕见屈肢葬


上个月,在巫山县曲尺乡的三峡水库消落带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处大溪文化遗址。该遗存区域约1000平方米,发掘了新石器时代的10座墓葬以及10个灰坑。其中,多个灰坑里发现了堆积的鱼骨。专家称,这表明在新石器时代,该区域已经有渔猎经济了。同时,也有可能是当时的人们对鱼有一种特别的崇拜。
库区水位下降浮现墓群
今年4月,三峡库区水位下退,巫山县文管所在对位于巫山县曲尺乡消落带进行巡查时,发现一处裸露在外的古墓群。
“裸露在外随时有被损坏和盗掘的危险。”巫山县文管所副所长裴健告诉记者,今年4月下旬至6月下旬,他们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组成发掘队伍,对该墓群展开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据介绍,该墓群位于曲尺乡伍佰村3社,前临长江、背靠大山,地形为江边缓坡台地。经调查勘探,确认该墓群面积约3000平方米。上到新石器时代、下到汉代的墓葬,在这里都有发现。
“墓群发掘前就存在少量盗洞,部分战国和汉代的墓葬已遭到盗扰。”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白九江告诉记者,结合墓群现状,本次发掘选取受损较严重的区域开展发掘,发掘总面积1005平方米。共清理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墓葬40座,灰坑10个,出土文物标本300余件。此次发掘最重大的收获就是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的遗存。
古人屈肢葬有两种说法
据了解,此次发掘清理出大溪文化墓葬10座,其中直肢葬2座、屈肢葬7座、多人合葬墓1座,墓葬出土绿松石坠、石质饰品、骨匕、骨锥等随葬品。
“多人合葬墓初步可辨骨架有6具。”白九江称,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大溪文化遗址,属母系氏族晚期至父系氏族萌芽的时期,多人合葬并不常见。目前,这6位死者的年龄与关系等信息还需要进一步判断。
屈肢葬并不只在大溪文化墓葬中才出现。据了解,正在我国的考古发掘中,北方的二里头文化、辛店文化中也都出现过屈肢葬。甚至在国外,俄罗斯的伏尔加河、顿河和第聂伯河下游的草原上,也发现过屈肢葬。
白九江介绍,对于先人们为什么要选择弯曲着身子下葬,学术界还没有最终的定论,有的说是当时下葬的时候就把人捆绑起来,怕灵魂飞走,还有的说是死时弯曲着身子就像胎儿的姿势,有利于转世等等。
挖坑堆鱼骨或出于崇拜
除了墓葬以外,灰坑也是此次大溪文化遗存中的主要发现,共发掘出10座灰坑。
“最为重要的应该是鱼骨坑,里面堆积了大量的鱼骨渣。”白九江说,由于大溪文化的遗存大多都是在江边,所以可推测当时的渔猎经济是占了一定比重的,是当时人类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当时的人们将鱼骨堆在一起,不排除对其有一种特殊的精神崇拜。
新闻纵深
我市已发现5处大溪遗址
据了解,此次在巫山曲尺乡的发现,是重庆地区第五次发现大溪文化遗址。上世纪20年代,美国的科学家在巫山县大溪镇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建国后,考古工作者又在长江中游西段两岸地区发现了多个同类遗址,上世纪70年代初期,这一类古人类文化遗址被命名为“大溪文化”。根据放射性碳素测定,大溪文化遗址的年代约在公元前4400年至公元前3300年之间。
“在重庆境内,目前发现的大溪文化遗存有5处,其中4处都位于巫山境内。”白九江告诉记者,另有一处位于酉阳。
白九江说,由于此次在巫山曲尺乡发现的大溪文化遗存处于三峡库区消落带,考古队已对其中7座重要墓葬进行了切割搬迁,以便进行深入研究。
巫山县文管所副所长裴健称,目前正在编制该墓群的保护方案,对遗址剩余部分进行综合评估,准备开展全面的抢救发掘工作。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