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龙口发现西汉初期古墓群 横跨四个时期(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7月9日,本报96110接到龙口市市民报料称,龙口市港城大道西延工程沿线发现一大型古墓,随后,记者进行了采访。市博物馆馆长马志敏介

绍,新嘉街道西三甲墓区考古发掘结束,这是我市同一区域年代跨度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考古发掘,在西三甲村西、村南及东三甲村东区域,清表19000平方米,清理墓葬91座,出土随葬品400余件。墓区横跨战国、西汉、东汉、魏晋四个时期,距今约2500年历史,对研究这段时期胶东地区墓葬形制、丧葬习俗及沿革等具有重大意义。

施工前夕发现大型墓群

6月,港道大道西延工程启动。

4月上旬,烟台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勘测港城大道西延工程沿线,在西三甲村,探出的土与别的地方土质土色明显不同,疑似墓土的“五花土”,这是地下存在古墓的重要标志。经详细勘测,并沿此区域扩展,确认大型古墓群存在。

5月1日起,考古人员抢救性发掘古墓群。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大小小墓坑延绵数百米,墓葬整体布局有序,排列规整。目前,墓区现场已被清理完毕。

烟台市博物馆副馆长王富强介绍,这是龙口市迄今发掘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墓葬群,分土坑竖穴墓、砖室墓两种,其中土坑竖穴墓有些带腰坑,有些带壁龛;砖室墓均为带一条墓道的“甲”子形墓,穹窿顶,菱形纹墓砖,部分墓砖带有鱼纹,分一室和两室两种。

从墓室和出土汉印、彩绘陶等文物判断,墓葬主人有一定身份和地位。考古人员还在墓室提取人体骨骼,通过进行DNA和体质人类学鉴定,对于研究当时人体质特征、种族关系、人口迁移等具有重要科研价值。

让考古人员遗憾的是,他们在多个墓中发现盗洞,墓中文物被取走,这表明墓区曾经被盗。

部分文物省内首次出土

此次西三甲墓区考古发掘,是我市同一区域最大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丰富,有陶罐、陶壶、陶盘、陶钵、陶鼎、陶豆以及铜剑、铜戈、铜矛、铜镜、铜钱等文物400余件,为研究战国至魏晋时期胶东地区墓葬习俗及城野布局、人口分布、社会生活等提供珍贵实物资料。

其中,荒帷、陶铲等文物为近年来烟台市甚至山东省首次发现,具有较高的考古研究价值。

烟台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孙兆锋告诉记者,荒帷,也叫棺罩,是死者生前居室帷幄一类的模仿物。荒帷主体为丝织品,即罩于棺框上的素锦类织物,装饰有图文、金属坠饰。是两周时期常见丧葬仪具。此次出土荒帷,虽然丝织品已腐朽,但坠饰全部保留下来,为近年来烟台地区首次发现,对研究当时丧葬习俗有重要意义。

孙兆锋说,陶铲是古时人们仿照当时生产工具制造的用于随葬明器,在山东省首次发现,与出土陶犁等文物,共同反映当时人们重视农业生产和“事死如事生”的丧葬习俗。

目前,烟台市博物馆考古人员正修复复原挖掘出的文物。

古墓区是古(巾弦)县后花园

“西三甲墓区,可能是古(巾弦)县后花园。”市博物馆副馆长刘玉涛说。据史料记载,县始建于西汉初期,方圆39万平方米,不同时期疆域变化较大,四周边界难

以确定,大致范围东临黄县,西抵莱州东境,南至招远境内,北临渤海。历史悠久,经东汉、魏、晋、十六国、南北朝,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并入黄县,前后存在七百余年。地面建筑有百支莱王祠。

(巾弦)县故城位于北马镇古现村和南仲家村之间。现残存城墙遗迹,可隐约看出昔日古城轮廓。此处平原地区,土地肥沃,农业发达,纺织业历史悠久,东莱的(巾弦)布,闻名于时。《说文》谓:“(巾弦),布边,出东莱。从巾,惤声。”段注:“《地理志》、《郡国志》东莱郡皆有(巾弦)县,盖以布得名也。”西汉武帝时期,中央政府统一管理盐铁生产和买卖,全国设盐官三十八处,其中一处设在(巾弦)县,说明(巾弦)县当时盐业生产比较发达。西三甲墓区位于(巾弦)县古城附近。刘玉涛认为,西三甲墓群发掘及文物出土,佐证古(巾弦)县经济发达,为其存在提供重要实物资料。

相关链接

(巾弦)(xuān)县始建于西汉初期,历经东汉、魏、晋、南北朝,至北朝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并入黄县,建制存在七百余年。要研究龙口的历史,(巾弦)县是个回避不了的课题,因为在南北朝之前,如今龙口市的西部属于(巾弦)县的版图。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