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110米形状规整 再探武则天墓神秘圆环之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航拍照片显示神秘圆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84年乾陵附近航空照片上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圆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处理后的照片比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68年和04年的航空照片上也发现了圆环

考古人员日前对乾陵遗址调查时,意外发现陵区南部存在十余处神秘巨型圆环状遗迹,其中最大一处的直径约达110米。这一前所未有的发现为原本充满神秘的乾陵更增添了几分神秘。

埋葬着中国惟一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的乾陵,因其宏大的建筑格局以及难以估量的地下遗存而举世瞩目。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与乾陵博物馆组成的调查组日前通过航拍照片,发现了许多巨型圆环,而最先引起调查组注意的是其中一处直径最大的圆环。

西安 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秦建明研究员昨日告诉记者,“从原始航拍图片可以看到这处若隐若现的圆环影像,起初我们以为这只是虚幻的光晕现象,但仔细分析,结果却大出所料。”秦研究员指着经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系图像专家特效处理后的图片介绍,这一圆环直径约110米,环宽约为3米左右,处在较为平坦的耕地中,呈淡淡的暗色调,与周围田野的色调明显有别。除西南部约1/4不清楚外,圆环的其余部位十分规整,只是在一处道路经过处出现断缺,通过与早期的航空图片比较,专家基本确定圆环应是历史遗迹。

历史上乾陵拥有至少30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在远离梁山主峰之南的3~5公里处,大片的农田和一些沟壑间隐藏着这些神秘遗迹,这一地区依然属于乾陵的范围。“调查组在现场地表几乎看不出任何痕迹,但是通过地层校正,发现圆环确为遗迹。之后,我们对这批航拍图片进行大面积搜索,又发现了与大圆环类似的总计十余处小环。”秦研究员介绍,发现的这些小环直径多在30~40米左右,错落分布在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的地带,分布状况目前看来并不规律。其中的一些圆环已经有所残缺,据推测还应有类似遗迹,但可能因自然侵蚀和平整土地等活动导致已然消失。

这些圆环究竟是什么?设置在当地有何用途?与乾陵有着怎样的联系?专家查阅了大量资料,却尚未找到这些圆环的相关线索。秦建明研究员认为,根据多年考古经验判断,这些圆环有可能是人工掘出的壕沟,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圆环被深埋于地下成为潜沟。

古人设置圆环的目的究竟何在,是出于迷信的厌胜术,还是法象天上的星宿?是一种地域的划分,还是军事防御的环壕?现在这些都暂时无法确定。

目前,这些圆环中的大圆环因拥有着特殊的“圆心”成为专家为破解圆环之谜而确立的研究重心。据乾陵博物馆樊英峰馆长介绍:图片中显示大圆环的圆心其实是已发掘的唐朝燕国公李瑾行的墓葬,系乾陵陪葬墓之一。圆环是否属这座乾陵陪葬墓的建筑遗迹目前还不好说,因为自新 石器时代起,乾陵所在地便一直有人类活动, 秦始皇曾在此建梁山宫,唐安史之乱之后,一度又为叛军所占据。但如果确定该圆环与李墓有关,则应当属于乾陵的遗址。

这一新的发现,证明乾陵地区可能蕴藏有更多不为人知的历史遗迹。截至目前,考古人员正在对这些圆环深入调查。

2006年,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的研究员秦建明在一张84年乾陵附近航空照片上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圆环。这个圆环惊人的规整,而且直径在110米左右。然而,去实地调查却没有发现任何圆环的痕迹。大家对此猜测不一。有人认为这个照片是假的,圆环根本不存在,是无稽之谈。走近科学栏目组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在陕西省地理信息中心,记者找到了84年的航片。既然84年的航空照片上确定有圆环的痕迹,为什么在地面实地找寻却没有痕迹?会不会是当年人为制造的麦田怪圈现象?随后,专家68年的航片上还发现了十多个依然很规则的小圆环。现在这个大圆环在现场为什么找不到。它究竟还存不存在?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