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学者对“红山文化”先民聚会主题提出新见解

5000年前牛河梁红山文化的先民们为什么经常聚会?聚会的主题又是什么?辽宁省朝阳师专校长、历史学教授雷广臻经考证研究后认为,远古先民们聚会的主题应是向养育他们的环境致敬、致谢。

雷广臻教授解释说,牛河梁红山文化主要遗址有祭坛、女神庙、积石冢、大型方台等,对其整体功能专家认识不一。从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生育和思想的状态去思考,可以得出结论:整体功能是为古人进行聚会、社交(包括物品交换)、祭祀等活动提供场所。

雷广臻说,依据考古发现和古文献,牛河梁红山文化早期距今6500年、晚期距今5000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这里的先民以祭坛祭祀天地、山川、万物、四方、四时,以庙宇和积石冢祭祀祖宗,以方台聚会四方人士。上述所有活动都类似于今人所开的各种会议,可以称为远古的“人民大会”。远古“人民大会”在祭祀祖宗的同时,主要“议题”是向环境致敬:虔诚地对其生存所依赖的环境表示感谢,并祈求环境向人们更多地赐福。

雷广臻说,牛河梁红山文化比甲骨文出现的年代早2000多年,属于没有成熟文字记载的时代。但是一种文化总会从其后继的文化中找到一些因素。总结前代历史、“信而好古”的孔子在《礼记》中描述过古人祭天、祭地、祭时、祭寒暑、祭日、祭月、祭星、祭水旱、祭四方等活动情况,再现过远古“人民大会”的情景。依据孔子的说法,从黄帝起到他生活的春秋时期,人们的祭祀习俗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看来,牛河梁红山文化从历史典籍中是可以找到一些渊源的。

红山先民为什么特别重视环境?雷广臻认为,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一切都要靠大自然赐给,而且环境能直接作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育,环境的好与坏能被人们直接敏锐地感受到,所以人们对环境特别崇拜。为了更好地生存、荫及子孙,环境问题自然成为其生存的主题,因而也是其“人民大会”的主题。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