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考古发现清代晚期陶瓷器近三万件

记者6日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该所在最新一次考古发掘中出土了陶瓷器近3万件,绝大多数遗物是来自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的产品。这是广州60多年考古历史上首次出土如此丰富的清代晚期陶瓷器遗存。

该工地位于广州长堤大马路金融街综合楼大三元项目建设工程内。

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易西兵介绍,根据文献记载和有关广州古城的外销画,明清时期广州城南、珠江两岸商贸繁盛,清代中期以来,珠江北岸附近更是十分繁华,江边有许多码头供货物中转。

“此次发掘的陶瓷器遗存出于临岸的河沙淤积层中,我们初步判断这一带在清代晚期存在专门运输陶瓷器的码头,但在运输过程中陶瓷器遭到损坏,因此在码头上岸时,残损的陶瓷器被就地处理,扔到码头附近的河道,从而形成陶瓷器堆积。”易西兵表示,这只是目前的一个推断,下一步还将继续整理研究。

记者在工地探访看到,陶瓷器以青花瓷器占绝大多数,图案以双喜纹为主,其它图案还有草叶纹、山水风光、诗文、乐器等图案。

除了青花瓷器外,还发掘出一批彩绘瓷器,以及青瓷、青白瓷、白瓷、矾红彩瓷器等。器类以碗最多,还有碟、盘、杯、勺、枕、罐、瓶等日常生活用器。然而,这些彩绘瓷器所绘制的图案可能因长期泡水,出土时已经脱落或褪为黑色。

据易西兵分析,就其产地而言,初步判断多数瓷器可能来自粤东地区的窑口,此外还有不少来自日本的瓷器。

记者发现,这些日本瓷器做工非常精致,其釉色、纹饰风格与中国瓷器不同,有的瓷器印有“久加藤制”、“中岛制”等疑是日本人名款识,有些瓷器上还印有“福”、“寿”等字样以及西方人的形象。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日本瓷器做工的工业化程度很高,很多都采用机器生产。

易西兵表示,考虑到此次考古发掘过程中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计划在本月8日将此次新发现的文物在广州博物馆向公众展示,并将部分瓷器在博物馆现场进行修复。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