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家遗址发现迄今为止最早的“面条”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喇家遗址是目前中国唯一的灾难遗址,在2002年发掘中,20号房址地面出土了一碗面条状遗物。面条状遗物出土时,红陶碗倒扣于地面上,碗里积满了泥土,在揭开陶碗时,发现了碗里的遗存物,直观看来,像是面条状的食物。但是已经风化,只有一层薄薄的表皮尚存,不过面条的卷曲缠绕的原状还依然保持着一定形态。面条全部附着在后来渗进陶碗里的泥土之上,泥土使陶碗密封起来,陶碗倒扣,因此有条件保存下来。

根据有关专家的鉴定分析,在喇家遗址出土的面条状遗存是小米做成的面条。由于喇家遗址的年代距今约有4000年,这也成为迄今最早的面条遗存。

喇家遗址地处民和三川地区,黄河北岸地势开阔,气候湿润,是土族群众的主要聚居地。遗址总面积20万平方米,距今4000年左右的齐家文化遗址。在考古发掘中发现多组非正常死亡的人类遗骸,多以成年女性和幼儿为主,发现了中国考古目前最大的“黄河石磬王”,石磬清纯悦耳,音律完整。喇家遗址既是考古发掘、科学研究、探索人类史前文化的重要场所,又是旅游观光避暑度假,研究土族群众特有的民俗风情、民俗文化的理想之地。

喇家遗址中心区外围有一条壕沟,沟环绕成长方形,长600米、宽200米,其内有成排的半地穴房址。已发掘的3座地面、四壁用白灰抹平,正中一个圆形灶坑,房内有2至14人,曲肢,有的怀中抱小孩。房内还出土陶、石、玉器及玉器半成品、玉料等,还发现了壁炉、广场、玉器等大量揭示史前文明的线索与文物。

这些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珍贵文物,对于研究西北地区先民的居住环境、玉文化的发展、4000年前中国的灾难现象和探讨史前文明历程具有重要价值。喇家遗址的聚落布局以及发现的丰富的文化遗物,对研究齐家文化的社会形态乃至中国文明的起源等课题具有重大意义。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