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寺:京西小敦煌里的明代壁画精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法海寺壁画(图片来源央视网)

法海寺,始建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由明代英宗宠宦李童集资、工部营缮所修建,英宗赐额“敕赐法海禅寺”,距今572年了。

法海寺邻近驼铃古道首驿模式口大街,远山门在山下街口,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通往翠微山脚,跨过造型奇特、小巧玲珑的四柏一孔桥,红墙碧瓦的山门赫然呈现眼前。法海寺主体中轴线四进院落,依山势逐层升高,建有护法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和藏经阁。整座寺庙布局严谨,殿宇轩昂,楼阁掩映,错落有致,系工部营缮所建造的官式建筑,一派皇家气势,等级颇高。

法海寺殿堂形制布局是汉藏两族僧俗官员共同设计,是明初汉藏文化交流的见证,显密兼容的理念在佛像设置、殿堂陈设、壁画内容乃至钟铭碑文等处处流露,这在北京寺院建筑史上独一无二。

法海寺最可观的是明代壁画享誉中外,公元1439年-1444年创作的法海寺壁画,出自宫廷画士之手,丹青妙作真正是美轮美奂,画技炉火纯青,观之满壁风动,欣赏者无不拍手称奇。

壁画珍藏在大雄宝殿内,共10铺、236.7平方米,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壁画精品。所绘内容是佛教世界、二十诸天、飞天仙女、动物花卉和山水祥云等。壁画工笔重彩,叠晕烘染,沥粉贴金,历经570多年,仍光彩夺目。

1993年经文物界、美术界专家论证,这是我国元明清以来现存少有的宫廷画师的精美之作,其绘制工艺、绘画技巧堪称明代壁画之最,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在壁画方面的杰出代表,与敦煌、永乐宫壁画相比各有千秋,并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徐悲鸿、叶浅予、金维诺、张汀、侯仁之、单士元等专家均给予高度评价。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