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菩萨像被誉东方断臂维纳斯 躯体匀称健美

公元618年,李渊父子利用农民起义的力量建立起统一的唐王朝。使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佛教文化作为唐代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达到了鼎盛阶段。佛教造像也呈现出了不同于其他时代的独特审美趣味。
西安碑林博物馆《长安佛韵》展厅里的这件菩萨造像,堪称时代的精品。这尊造像刻于唐代,由一整块汉白玉雕凿而成,高110厘米,出土于唐大明宫遗址范围,从其上乘的石质,体量之大,雕刻之精细能看出原应为唐代皇宫内供奉之物。
菩萨像出土时头部及双臂、双脚均残缺,但观其残身却不减那动人的曼妙身姿。这尊菩萨像上身袒露,左肩斜披一缕轻纱,下腰束露脐薄柔透体的长裙,服饰华美小腹微挺,若烟笼水洗,纹线流畅自然,匀称健美的躯体曲线暴露无遗。裸露的肌肤丰满润泽,富有弹性。长发垂肩,呈现卷状,有很明显的波斯人发型特点。体态丰腴,身体重心向左微倾,腰肢扭动呈S形,动感强烈。而两个膝盖骨透过轻纱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大小差异,是由于站立时着力点不同出现的情况,雕刻如此细腻,让人惊叹。该造像虽然胳膊、头部均已残缺,却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思。雕刻精细巧妙,展现出了唐代雕刻技艺的高超。造型呈现出年轻女性婀娜多姿的风采,衣纹线条简洁流畅,披巾和蝉翼般的裙衣飘拂,有流水般的身体韵律,犹如被水浸湿般,呈现半透明状,追求裸露的肉体美和力量感。颈戴镶满晶莹宝珠的华美项饰,璎珞小巧精致,既华丽典雅又不繁琐,落落大方,使雕像显得更加高贵精美。
只可惜菩萨残手断臂,可能跟唐武宗“会昌法难”有关,唐代宗教政策比较宽松,佛教经济的极度膨胀影响了国家税收,励精图治希望中兴唐朝的唐武宗李炎在会昌五年(845年)下令灭佛,对佛教是一次灭顶之灾。
盛唐时期,中国人朝气蓬勃,自信满满,以胖为美,形式美的观念积淀过程同样以人自身为根据,因此唐代的雕塑艺术虽仍未完全摆脱宗教的羁绊,但艺术上已完全进入成熟阶段。这尊白玉造像趋于女性化,菩萨娴静的体态,华贵而含蓄,但并不过分强调女性特征。是一件受到印度菩萨样式影响的艺术珍品,体现了中和、典雅的东方美学风韵和独特的长安艺术风格,被赞誉为“东方断臂维纳斯”。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