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楚墓五鼎 破土而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考古人员在清理出土器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出土的器物上镌刻着清晰的铭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盗墓贼挖掘的洞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徐家岭已发掘了11座楚墓葬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墓全图
 

在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库区的徐家岭,发掘出一座战国时期楚国古墓。前天,记者赶到发掘现场,看到墓穴里有50余件青铜器及墓主人和两具殉葬人骨,其中一件青铜器竟然刻有铭文。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赫玉建说:“墓葬主人是贵族。”但意外的是,该墓在发掘前,并没列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抢救性发掘计划。可以说它是被盗墓贼发现的。“我们从盗墓贼手里抢回的!”

盗墓盗贼瞄上徐家岭 

    徐家岭地处淅川县苍房乡沿江村,是个面积不到200平方米的小岛。徐家岭过去曾发掘过10座春秋战国楚墓。因其规模较大、规格较高,有着极重要的研究价值。它的发掘被评为1992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发掘了10座古墓之后,文物专家们分析徐家岭已没有古墓葬。因此,也未将此地列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勘探发掘计划。 

    2006年10月26日,当地群众发现徐家岭有一深6米的盗洞,于是报警。接到报案后,苍房乡派出所所长裴金钟带领民警,于10月28日夜在此设伏。当晚10时许,一伙盗墓贼登岸正欲盗墓,被民警抓获。 

    随后,考古人员来到现场。他们发现盗洞位于1990年、1991年发掘的M9号墓葬和M10号墓葬之间。专家们分析,很可能是此前发掘这两座墓葬的时候,将挖出的土全部堆到了这里,从而掩盖了一座古墓葬。

发掘大型古墓现身 

    2006年11月3日,考古人员开始发掘该古墓。 

    几天后,一座“甲”字形墓轮廓渐渐显露出来:墓葬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墓道位于墓室东部偏中,为阶梯状,有多级台阶。 

    2006年12月24日,一尊青铜鼎破土而出,让所有人为之一震。到12月29日,墓葬全被挖出。 

    墓葬中随葬器物很多,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椁室的西南角的50多件青铜器。专家们数了数,光礼器就有20多件,其中有标志墓主人身份的青铜鼎5件,小口鼎几件。其中一件小口鼎肩部竟然刻有铭文。 

    放置在椁室南边的是乐器,有钮钟一组10件,石磬一组13件;车马器放置得比较分散,主要放置在椁室的西南角,有车軎、车辖、马衔、盖弓帽、合页等30余件;戈、矛等兵器放置于边椁周围;玉器多放置在主棺内,有玉璧、玉环8件,玉牌1件,石贝百余枚。此外,墓葬还出土了长方形图案的铅饰件及陶器、骨器等。

价值有助研究楚文化 

    赫玉建说,该墓葬时代应为战国早期。根据“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礼仪、随葬的青铜礼器组合和数量、又有人殉葬等特征,可以断定出土五尊青铜鼎的墓葬主人为大夫级楚国贵族。而编钟的发现,表明墓主人身份的高贵,生前过着钟鸣鼎食的富裕生活。 

    该墓是近年来发现的规模较大的一座楚国贵族墓。但是,根据1991年徐家岭出土的铭文分析,该墓有可能同 氏家族有联系。 

    徐家岭楚墓的发掘对研究秦楚文化的交汇和民族融合、楚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和楚都丹阳等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古文字书法、古代器乐等方面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赫玉建告诉记者,盗墓贼采取雷管炸墓的方法进入墓葬后,再向里边挖20厘米就进入墓室了。如果不是群众及时发现报警,这批文物将全部落入窃贼手中。

 

(来源:新华网  编辑:晓蕾)

责任编辑:晓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