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水下考古女队员王茜:能下水是一件幸福事

9月5日至8日,由国家博物馆、山东博物馆等单位的12名考古队员组成的考古队进驻山东微山县南阳古镇,对一段9公里长的湖中运河故道开展了国内首次运河水下考古,并初步掌握了运河故道的保存现状。

考古队中有4名水下考古队员,其中有一位身份比较特殊,她就是山东省内唯一一名女水下考古队员王茜。在此次运河故道水下考古的4天时间里,记者目睹王茜多次配合队友进行水下考古工作。工作之余,王茜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挑战自我,报名参加水下考古培训

报考大学时,王茜选择了重庆师范大学博物馆学,“那时,中央电视台有个《鉴宝》栏目,我对文物比较感兴趣。”2008年,王茜大学毕业,进入威海市博物馆工作。 

2009年,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组织第五期水下考古队员培训班。“我找到馆长,主动要求报名参加培训。”王茜回忆说,“对文物的浓厚兴趣让自己勇于挑战自我。”经过体检、体能测试、面试等环节,王茜顺利进入水下考古队员培训班。

在广东阳江接受40天潜水训练之后,学员转移到福建平潭进行40天的实习考古。“第一次下水搜索,我就找到往年水下考古队员留在水底的标识,感到很欣慰。”王茜对记者说。之后,她多次参与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发掘和保护工作。“我爸妈一直担心我的安全问题,但能看到沉船原始的状态,从海底取回文物,我从中体会到莫大的乐趣。”王茜笑着对记者说。

参与多次重要考古,“能下水是一件幸福事”

西沙群岛,中国南海四大群岛之一,位于海南岛东南方,南海西北部。在西沙群岛的岛屿周边以及礁盘内外的海底,一艘艘沉船、一件件瓷器、一个个铜钱静静地沉睡,厚重的历史文化在此处蕴藏、堆积。

2011年4月,王茜随同水下考古队来到西沙群岛海域。王茜回忆说,西沙海域的海水很清澈,能见度很高,“有时在比较浅的海域,一下水就能看到大批瓷器散落海底,青花瓷、白釉瓷、黑釉瓷,碗、盘、壶等等,倍感兴奋。”此时,王茜会下潜到海底,找寻相对完好的瓷器,“也想尽可能多的带出水面。”

2012年6月,由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的“浙江宁波象山小白礁1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发掘启动,水下考古工作队由来自山东、福建、海南等地的35名水下考古队员,其中就有王茜。此次水下考古,发掘出众多明清瓷器、清朝和西班牙货币等实物,央视新闻频道曾做过特别节目进行直播。作为其中唯一一名女水下考古队员,王茜曾接受央视新闻频道的采访,当被问到“相比男队员,女队员有哪些困难”时,她说:“其实,女队员和男队员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唯一的困难可能是体力要稍差些。

每次下水都是游走在危险的边缘

水下考古看似是神秘而刺激地发掘“宝物”,事实上,每次下水都是游走在危险的边缘。“在海中,水草等缠绕物会威胁潜水安全,水母等水生生物时不时蜇人。”王茜介绍说,低能见度也是对水下考古队员的挑战,“如果连罗盘都看不清楚,很容易迷失方位。”此外,水流、暗涌、淤泥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水下考古队员的安全。大运河首次水下考古结束之后,王茜将要转至青岛继续参加水下考古项目。“我热爱充满刺激与挑战的水下考古,未来,我要走的路还很长。”王茜坚定地说。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