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学院士福建东山考古 事实再显海峡两岸渊源

“东山白塘澳新石器时期贝丘遗址的重大发现,对于‘航海术·新石器时代台湾海峡的交流与南岛语族起源’课题,以及闽台史前关系的渊源研究非常重要”,“要科学地保护和利用东山宝贵的文物资源”……十二月七日至十日,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巴尔约瑟夫先生首次专程来到福建东山,开展文物调查和指导正在进行中的中美合作考古活动。

“我第一次来福建”

“我是第一次来到福建,从厦门下飞机一路赶过来,一边看一边听介绍,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生机勃发。”中等身材、满头银发的巴尔约瑟夫先生,接受笔者采访时脸带笑容。

今年七十一岁的巴尔约瑟夫先生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近五十年来一直从事旧石器时期、农业起源等方面的考古工作,颇有建树,可以说是美国旧石器时期、农业起源研究工作的权威人士。但过去,他很少关注中国考古工作,对福建了解也不多。

二00年以来,美国毕士普博物馆、美国哈佛大学和福建省博物院建立“航海术·新石器时代台湾海峡的交流与南岛语族起源”等课题的研究合作关系,在东山开展考古活动,取得了可喜成果。尤其是发掘大帽山贝丘遗址,破解了“南岛语族”起源之谜,为“南岛语族”的祖先起源地在福建以及闽台史前关系的渊源找到了确切的证据。

巴尔约瑟夫先生由此产生了对福建考古工作的极大兴趣。这次中美考古队再次合作在东山岛进行为期二十多天的考古活动,巴尔约瑟夫先生获知东山白塘澳新石器时期贝丘遗址取得重大发现的消息,非常高兴,专程来到东山。

东山考古再显两岸渊源密切

“真没料到东山岛不仅风光优美,而且历史文物蕴藏积淀这样深厚;没想到闽台历史渊源关系这样的密切;没看到一个县级博物馆保存这么多文物,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谈起东山之行,巴尔约瑟夫先生连声称奇。

在东山三天多的活动中,巴尔约瑟夫先生不顾自己年纪大,肩背“考古袋”,手握小镐,兴致勃勃地跟着中美考古队员爬山越岭,穿行在茂密的绿林杂草、沙滩、海湾、港口之间,看现场、听介绍、细观察,对近年来在大帽山贝丘遗址和这次白塘澳贝丘遗址发掘的石锛、凹石等部分文物进行研究分析、拍摄相片、做记录。

新石器时期台湾海峡的交化交流和族群迁徒,是研究东南沿海史前航海术的发展、台湾史前文化的来源和南岛语族发源地的重要课题。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这一课题一直备受太平洋地区考古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的关注。

巴尔约瑟夫先生认为,从东山己发现的两处新石器时期贝丘遗址的大量文物来看,与台湾、澎湖发现的文物十分相似,且年代比台、澎还早,对“‘南岛语族’是否起源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一带”以及闽台史前关系的渊源,提供了丰富的证据,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对新发现的白塘澳贝丘遗址可以计划发掘和做进一步的考察研究。东山有关南岛语族起源地的考古,再次用事实说明了海峡两岸自古以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次到东山时间虽短,但却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巴尔约瑟夫先生用“大开眼界,增长见识,不虚此行”十二个字总结这次的收获。他说,文物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多得的资源,要学习借鉴外国好的经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为当地旅游业服务,促进经济发展。他回去后将把在东山的考古活动在美国报刊和互联网上做宣传,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东山岛,将美国更多的客源吸引到福建来。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