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水库发现唐代古寺后续:青石上刻有碑文(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港水库内唐代古遗址中又有重大发现,现场的一块巨型青石上刻有碑文。另据市考古专家初定,该处是本市至今在海河南部首次发现的唐代古建筑遗址。

昨天上午,记者跟随大港区文化局文保人员再次来到大港水库内的古遗址进行勘察。文保人员将现场发现的这块青石进行简单清洗。由于长时间风化,青石上的字迹已经无法辨认,但四周雕刻的花纹还依稀可辨。青石碑后面,有一些为楷书的刻字,其中一些保存得还比较好。文保人员断定,这是一块古石碑。这块石碑的发现,将对古遗址的判定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现场测量发现,这块石碑高2.4米,宽0.9米,厚度为0.27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昨天,文保人员还对现场发现的碑座进行了进一步勘察。从勘察结果来看,该碑座底部两侧的花纹不同。一侧图形疑为麒麟和火形图形,另一侧图形的头部已经毁坏。

大港区文保人员表示,市文保局、考古队等多名专家都对这处古遗址进行了初步勘察。专家初步判定,这是唐代晚期的古建筑遗址。至于当地村民传闻这是由唐代李世民建立的古寺,还没有找到确切依据。但这毕竟是本市海河以南首次发现的唐代古建筑遗址。

鉴于如今发现的碑座和石碑都需要进一步细致勘察和进行保护,大港区文保人员将组织人员和器材,将这两件物品运离现场。

村民保护组 严格禁止“外人”探奇

连日来,为了保护遗址免遭破坏,又有两名村民自发和刘有贵老人组成保护组。

刘有贵老人说,这几天周围十里八村的许多人,甚至外地人都慕名来到这里探奇。现在,三个村民各自分工,由其他两名老人把守住进入芦苇荡的两处入口,由刘有贵负责遗址的巡视。除了文保人员和该村村民外,对于外来者,他们一律禁止靠近遗址。

文保人员 瓷片只具有考古价值

连日来一些村民纷纷来到古遗址,将挖掘出来的一些古瓷片私自带回家。

昨天,大港区文化局文保人员介绍,从发现的包括唐、宋、元等各时期的瓷片中,并没有完整的瓷器。这些瓷片对于判断这个遗址的年代、遗址特征有重要的考古价值,但并没有实际的经济价值。在此,文保人员提醒村民们不要对遗址进行挖掘,以免造成损害。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