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边路发现东汉至今的遗迹 出土文物400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最重大发现当属东汉水渠遗迹,证明该路段在东汉时期为水域

考古研究发现,现在高楼林立的仓边路,在东汉时期(公元25年-220年)仍然是一片水域。

昨日下午,有关部门在东风中路与仓边路交界的西侧,挖掘出东汉至今的遗迹。最重大发现当属东汉水渠遗迹,证明该路段在东汉时期为水域。此外,还发现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六百余平方米的高规格建筑,为该时期城外建筑之最,原址上出土的器物均较高规格。这片遗址还挖掘出古井40余眼,出土文物400余件。

发展商给予充足时间

位于东风中路与仓边路交界的S8地块,为广州珠江实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建设,今年2月份发现古迹后,发展商与考古所联系进行深度挖掘。昨日下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易西兵向记者展示考古发现时多次强调:“由于发展商主动上报而且给予充足的时间进行考古挖掘,我们才有机会让大家从容地观看遗址,直观地了解考古发现。”

记者观看的遗址约120平方米大,距地表5米深,清晰可见木板、淤泥及大量陶瓷碎片。据易西兵介绍,木板为东汉时期的木渠,“东汉时期,这里是广州城外,这条渠由南往北流,用于排放生活污水。这也是出乎意料的发现,原本以为东风中路在汉代之前,可能就是越秀山脚下的一块陆地,现在看来,当时这里也是水域。”

建筑被破坏暂难还原

在水渠边上,是用山岗土垫高两米的地基,易西兵介绍这是唐末五代十国时期人工垫土,根据西北角的挖掘,该垫土面积达到600多平方米,“北宋的城根在越华路,这里仍然是城外,但距离南越王宫只有300米的距离,就有这么大型的建筑,就是这次考古的意义所在。不过,建筑破坏非常厉害,现在还不能还原建筑面貌,有待进一步发掘考证。”

该建筑虽用途不详,但其中出土的北宋时期所用的器物,都为高规格器物。“在当时黄釉是上等工艺,这里有黄釉莲花座,应该是佛教用具,非常的精美高档。而且,同一时期有青釉龙盆,在北宋时期,民间是禁止用龙纹的,这里能出现,也证明了使用者的等级很高。”

青釉瓷熏盖(北宋)

该熏炉盖直径达29厘米,高约30厘米,为大型熏香炉,镂空花纹,青釉古朴素雅。

“我们在南越王国宫发现的香炉只有十来厘米高,这个光盖子就这么大,可以想见香炉本身的规模,以及能放下这么大的香炉,这个建筑的规模。”专家表示,该香炉出土时已碎成一百余件,经过修复师近十天的努力才现出原型。

西村窑陶瓷大碗(北宋)

该陶瓷大碗未上釉,但体量较大。易西兵介绍,该碗为北宋广州本地的西村窑所产。“北宋时期广州就两个窑,一个在番禺,一个就是西村窑。西村窑的东西多为外销,而且仿烧各地瓷器,直接销往海外。这要说到,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是最重要的发源地,海外贸易非常发达。”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