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西周墓发现众多铭文青铜器

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有序进行,陕西省宝鸡市石鼓山西周贵族墓考古队5日在清理青铜器时,意外发现距今三千年的青铜器上铸有“万”“父乙”等铭文,从而为提示商末周初的墓葬制度和中国青铜时代的演变等提供了最新珍贵资料。

参与考古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占奎介绍,除了西壁龛内青铜盘上铸有“臣、癸、先”三个字和一个族徽之外,在东壁龛的青铜甗(yǎn)内壁上发现一个“万”字,在北壁龛的青铜罍(léi)上更有“亚羌、父乙”等铭文,明确标示出其是商人的铜器。

记者看到,青铜甗的“万”字就像一个巨螯屈尾的蝎子一样附着在内壁上,青铜盘的“臣、癸、先”三个字则与一个由二十多个小方口构成的族徽或标志物阴铸在盘的内壁底部,而青铜爵外壁的近山形符号,进一步让人对中国古代文字、尤其是甲骨文和金文的传承变化充满了敬畏之情。

在人类文明史上,青铜文明是铁器大量使用之前的一个伟大文明,其中尤以中国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闻名遐迩。与商代以爵、觚等为主的青铜器组合有别,崇礼敬规的周人更注重以鼎、簋为主的礼乐规范,以适应更广泛的社会群体的道德生活,而其器身上更喜爱铸有家族、国别、部族、主人或时间等的铭文,从而为后人理解和研究青铜时代提供了直接证据。

宝鸡市石鼓山西周贵族墓考古队队长、宝鸡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军社说,这座属于商末周初的墓葬长约4.3米、宽约3.6米,出土青铜文物主要有食器、酒器、车马器和兵器,目前清理出了近二十件青铜器,已发现四、五件上铸有铭文。随着现场的进一步清理,尤其是今后在博物馆实验室内进行清除锈垢等工作,相信会有更多让人期待的新发现。

其实,除了众多铭文面世之外,更为意外的是考古人员清理过程中在一件青铜卣内听到了疑为酒的水声,在一件提梁残坏的青铜卣内发现了一件用于盛酒的小斗,让人不禁想象三千年前中国古人如何饮酒的情景。

据悉,6月22日,宝鸡市石鼓镇石嘴头村几位村民在开挖宅基地时,无意中挖到一件青铜器。保护现场后,村民们向石鼓镇和文物主管部门汇报。宝鸡市文物旅游局、宝鸡市考古研究所、渭滨区博物院等相关部门迅速到达现场,展开抢救性考古挖掘,从而揭开了这座珍贵西周大墓的序幕。

责任编辑:X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