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海龙屯考古 新s发现好多宣德瓷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新王宫”遗址出土的一件宣德年间瓷片

28日,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飞透露,考古队在遵义市海龙屯“新王宫”遗址废墟中,发现了大量明代宣德年间的生活瓷器残片。这些发现或能将这座“王宫”的初建历史向前推进百余年。

当天下午,在向海龙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察专家介绍考古发现时,作为海龙屯考古领队的李飞,首次公开披露了这个信息。据他介绍,考古队员在对海龙屯“新王宫”遗址发掘时,从废墟中找到40多片有文字纪年标识的高档生活瓷器残片,年代包括明宣德、嘉靖、隆庆、万历,其中宣德年间的瓷片有10多片。

李飞认为,大量宣德年间的瓷器出现在废墟内,除进一步证实了“新王宫”的身份,还有可能透露出这座“王宫”的修建年代早于明万历年。“相对明万历年,宣德年要早140多年。”他说,这些瓷器,可能是土司家族的高档生活器具,也可能是历代皇帝对土司的赏赐之物。

目前,对于海龙屯“新王宫”的修建年代,资料和文史界普遍认为是在1571年以后(大致为万历年),为播州最后一个土司杨应龙修建。

各方观点

对于这一新观点,多人赞同,但也有人表示“不具说服力”。其理由是:在“新王宫”之前,海龙屯上已有一座“老王宫”,宣德、嘉靖、隆庆年间的瓷器,可能是从“老王宫”带进“新王宫”,最后同时毁于1600年的战火。

据了解,李飞认为“新王宫”始建年代可能前推百年的另一依据是,“新王宫”规模庞大,有两万多平方米,修建所需的财力、人力巨大,远非杨应龙短时间内能实现。“资料显示,杨应龙同期还在加固和扩大海龙屯及周边军事防御体系。”他说。

“因此,‘新王宫’可能是几代人的心血。杨应龙所做的,可能是进一步扩大规模。”李飞说,这种逐步扩大的方式,与海龙屯的形成如出一辙。

据称,就海龙屯本身及播州土司杨氏家族,目前能查找到的权威文献不多,很多说法建立在民间传说之上,缺乏实证。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陈雍建议李飞通过考古发掘,建立起海龙屯的“年代话语权”,解决海龙屯历史“传说化”问题。

责任编辑:X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