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发掘百年沉船"小白礁Ⅰ号" 采集的518件器物多为青花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清朝中晚期的贸易船,和“小白礁Ⅰ号”的船型类似。资料图

一艘沉没在宁波象山海底近160年的宝船,在考古人员的努力下再次被揭开神秘的面纱。

从6月4日开始,水下考古人员从这艘被命名为“小白礁Ⅰ号”的沉船上个采集出水了518件器物,其中大多以青花瓷为主。象山海底沉睡近两百年 “小白礁Ⅰ号”今日揭开面纱。

百年前的远洋商贸船触礁沉没宁波海域

清朝道光年间,一艘满载着大量精美青花瓷和宁波特产——梅园石的商贸货船,在驶过宁波海域,不慎触礁沉没。

在一百年后的今天,沉船的确切地点才被发现。经过考古人员的前期调查和探摸,进一步确认了这艘沉船为中等规模的远洋商贸运输船,是一艘以龙骨和肋骨为主要纵横构架的尖(圆)底木质海船。

有参与调查的一位考古专家认为,这艘沉船目前是我国水下考古工作中发现年代较晚的木船,“多数出水遗物器形规整,纹样精美,品相良好,具有较高的文物、科研和展示价值。”

沉船发掘工作将分成两个年度实施

2011年4月,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宁波·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发掘项目立项,由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开展。

负责“小白礁Ⅰ号”水下考古队队长林国聪介绍说,“小白礁Ⅰ号”沉船发掘工作计划拟分为2012和2013两个年度实施。2012年度发掘工作于6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潜水发掘阶段,截至6月22日,“小白礁Ⅰ号”水下考古工作队共派员潜水工作220余人次、总潜水时间超过10500分钟,基本完成了遗址南部和中部约140平方米范围的揭露清理。

按照工作进度安排,预计本次水下考古发掘工作将于7月上旬结束。

浙江将加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技术总监孙键表示,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也将成为继“南海Ⅰ号”、“南澳Ⅰ号”之后的我国又一重大水下考古大发现,本次水下考古将为探索清代晚期中外贸易史、近代海外交通史等问题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

“这次是浙江开展的第一次正规的水下考古。”浙江文物局副局长吴志强透露,今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将成为浙江文化保护工作一块重要内容,“除了沿海水下,还有内陆水下也有很多遗存,是今后一个时期文物保护重要一环。”

责任编辑:X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