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凤凰山发现48道古寨门 太平天国官兵曾驻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天保寨寨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它们静悄悄地躺在深山幽径中数百年,地处要冲;它们曾是百姓的避难场所,也曾被土匪占据;它们在地方志上仅有零星记载,却承载了当地众多传说……

近日,綦江摄影爱好者在郭扶镇凤凰山发现多处古寨门遗址。经当地文史专家初步考证,寨门共有48道,多为明清时期修建,是一组重要的文化遗产。昨日,重庆晚报记者与专家一起前往凤凰山采访。

碑文作证

寨门修于道光年间

据当地居民介绍,48道寨门呈环形分布在凤凰山四周,隐藏在深山,花1周以上时间遍访所有寨门非易事。

沿着通往贵州的古盐道徒步行走近1个小时,在一条坡度接近45度的、由石板砌而成的羊肠小道上,重庆晚报记者看到了大约两人高、仅能供一人通过的太平门。

“寨门顶端原本刻有太平门三字。”52岁的村民李宗荣称,祖父曾讲过,当年土匪来袭时,百姓就躲到这里,组织青壮年搬石块、丢长矛对抗土匪。“祖辈们都说,这道寨门依托山势而建,是真正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寨门存在数百年,当地村民习以为常,但直到摄影爱好者到凤凰山采风,才让这些寨门被外人所知。”綦江区文史学会理事陈方钊说,寨门附近,有一块碑文可作为太平门修筑时间的物证,上有“特授四川重庆府綦江县正堂”等字样,落款道光二十年三月。

史料分析

太平天国官兵曾驻扎

半小时路程外有小寨门,一人多高,仅容一人通过。“据史料分析,当地人对于寨门用途的描述是有依据的。”綦江收藏协会会长王云认为,当地受明末清初的张献忠和清朝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入川、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影响,修筑山寨是躲避战乱的初衷。

“在陡峭山坡上修筑石寨门,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王云认为,修筑者要么是富甲一方的大商贾,要么是有一些团练组织。

陈方钊说,凤凰山上的48座石寨门不可能一夕建成,而是数百年来陆续修建。众多寨门呈环形围绕着凤凰山顶,原因在于凤凰山有几处低洼和平坦的地带,可以种粮以便长期居住。根据史料分析,土匪、太平天国官兵都曾在山上驻扎。相传,解放初期土匪头子谭济舟在凤凰山盘踞多时,解放军花费很长时间才剿灭。

飞龙仙山

相传是石达开题写

“有许多证据可证实寨门的来历。”在陈方钊带领下下,重庆晚报记者驱车加步行近3个多小时后,来到天保寨寨门。寨门两侧有较为清晰的繁体字,写着“辛酉年经修,戊戌年重修”等字样。“基本可以明确,寨门是由地方团练集资修筑的。”王云称。

在山边石壁上篆刻的飞龙仙山4个大字,则有一个民间传说:石达开入川后在綦江一代活动,与当地团练遭遇。在人数极为不利的情况下,石达开利用寨门所在的险要地形进行战斗,最终以少胜多。石达开意气风发,在石壁上提下飞龙仙山4个大字,暗怀问鼎天下雄心。

陈方钊分析,寨门上文字记载的修筑时间如果是辛酉年1861年,而石达开入川时间大概是1862年,传说有一定可信性。

“古代事情我不知道,近代这里确实打过仗,以前还能捡到子弹壳。”80岁的黄大爷世代居住于此。他说,听父辈讲过很多关于寨门的故事,他小时曾捡到不少子弹壳。

“因为长期战乱,当地还有一些更离谱的传说。”陈方钊说,山下不远处有一个叫皇帝湾的地方,传说是一片风水宝地,被朝廷风水师得知,派人将当地人杀死。

“有些迷信传说不能信,但从侧面可以反映出当地长期战乱,不明所以的百姓便根据自己的想象编出了故事。”陈方钊说,对于寨门的修筑时期、缘由以及用途,将进行进一步考察。重庆晚报记者 彭光瑞 任君 摄影报道

道光年间綦江古地图上未能找到寨门的详细地址,但专家确定太平门是在古地图标注的石龙场附近。

天保寨门外的石头上刻有“飞龙仙山”4个字,当地流传是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打了胜仗之后亲笔题写。

责任编辑:X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