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百戏俑坑新发现30余件陶俑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9日公布最新考古成果,2011年6月启动的“百戏俑”坑第二次考古发掘,新发现陶俑30多件,从陶俑的色彩、纹样、姿态和手势看,均超出该坑之前出土的陶俑类型。秦陵考古一队研究员张卫星表示,这些陶俑与1999年首次发掘出土的陶俑相仿,与宫廷杂耍、表演有关。  

目前,在秦始皇陵附近已发现陪葬坑180多座,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石铠甲坑及各种内涵不同的府藏坑等。“百戏俑坑”编号为K9901陪葬坑,位于秦陵东南部的内外城之间,是唯一与一、二、三号坑出土的俑完全不一样的一种陪葬坑。

百戏俑坑平面呈“凸”字形,东、西两端各有一斜坡形门道。坑体东西长40米,西端宽16米,东端宽12.3米,坑内有两道土隔墙三个过洞,该陪葬坑总面积约800平方米。1999年,考古人员进行过局部试掘,出土了11件陶俑,既不穿铠甲,也不披战袍,只是下身有裳(古代称上衣为衣,下身衣服为裳),上身赤裸、肌肉发达。目前已修复的几件陶俑,举止神态各异,滑稽可笑,有的像是持竿者,有的像是角斗士,有的还有“啤酒肚”,腰间系着小裙子,为当时杂耍打扮,呈现出明显的百戏特色。

张卫星表示,此次新发现的陶俑均分布在第三过洞,大部分上身不穿衣服,只有两件上身穿着衣服,衣服上镶嵌着直径3.5厘米的圆泡,8个一排。每件陶俑都有彩绘,衣服上的颜色有红、紫、黑红相间的纹饰,肤色以粉色为主。从造型上看,此次新增的一种姿态为半蹲式。其中一件“巨人”俑非常夸张,不算头部,仅身高为2米2,脚丫长32厘米。据专家初步判断,这些陶俑还是与宫廷杂耍、表演有关。

他还透露,第二过洞的棚木层下发现了一个半球形青铜器,直径21厘米,高17厘米,重7.5公斤,为陪葬品之一。

据悉,该坑的发掘,已基本解决了平面形制、土木结构、修建与破坏等问题,为研究秦始皇帝陵的陪葬制度、陵墓制度提供了重要材料。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