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新发现:骆越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

经过两年多的田野调查,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的专家收集到大量的证据,证实古骆越人在四千年前的大石器文化时期就创制了真正意义上的表意文字。

骆越文字萌芽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成型于四千多年前大石铲文化鼎盛时期,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历史上最早的文字。骆越文字和中原的古甲骨文以及水族的水书都有一定的渊源。这一发现终结了长期占据史学界的壮族先民古骆越人没有文字的论断,改写了中国文字的历史,证明了骆越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

据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谢寿球介绍,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的专家2010年11月在骆越祖山大明山上,发现了大型的古骆越祭祀坛,在这些古骆越祭祀坛上发现了大量的刻在地面的图案和符号。这些符号经广西博物馆原馆长、广西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蒋廷瑜认定,为新石器时代古骆越人祭祀的刻画符号。随后,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又在武鸣、隆安、南宁、田东、龙州等骆越祭祀遗址分布区发现了大量的刻在石器、玉器、骨片上的明显为单个或单句的古文字符号。根据这些证据,专家们认定骆越人和世界历史各大民族一样在新石器时代就创制了自己的文字。

这些古骆越文字,有不少酷似中原的甲骨文和水族的水书符号。2011年,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北京有关媒体摄制了介绍古骆越文字的电视专题片《神秘的大明山天书》,并在西安国际音像节上获得历史文化类音像奖。骆越古文字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2011年10月,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在广西平果县马头镇感桑大石铲祭祀遗址上,发现数十块写满了古文字的石板和大石铲碎片。这些石片上的文字,都是成句的占卜辞和祭祀文。最大的一块文字石长103公分、宽55公分,上面写满了数百个字符。最小的石铲碎片只有姆指大,也写了七八个字。据初步统计,这些石片上的字符有1000多个。根据散布在文字石片旁的完整大石铲推断,这些古骆越石片字和大石铲的时代相同。据国家权威考古部门测定,大石铲时代在4000年前至6000年前。这说明感桑大石铲祭祀遗址上的古骆越文比目前已发现的中原商代甲骨文早1000多年,也比甲骨文的前身山东东夷人的骨刻文年代还要早,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成型文字。

这些珍贵的骆越古文字石片近日已交由平果县文物管理部门保存,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的古文字专家和国家文物部门的考古专家目前正在对它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