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广场挖出宋代古城墙

一江湘水,孕育千古风流。关于湘江,人们总有无限的美好愿景,正如湖南正在畅想的“东方莱茵河”之梦。湘江的容颜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曾经的湘江,就是现在的样子吗?

在昨天进行的2011湖南考古与文物工程汇报会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首次明确:根据考古发现的成果,可以断定宋代时期的湘江,其东岸河道距现在的湘江东岸大约100米之遥。

郭伟民所说的考古发现成果,出自长沙万达广场工地。来自长沙市文物局的资料显示,万达广场项目位于长沙古城文物埋藏区内,截至目前,该建设区域发现了众多古代遗迹,特别是两处古代大型夯土墙体(编号为一号墙体、二号墙体)尤为珍贵。经专家初步判断:一号墙体为明清时期长沙城城墙,二号墙体为宋代长沙城城墙,在二号墙体外侧,考古人员发现大量淤泥层,这说明宋代时期的湘江水,长期在此处浸泡,也就是当时的湘江河道至少蔓延至此。

对此,郭伟民认为,古城墙与淤泥堆积可以见证长沙城市与湘江河道的变迁。在他看来,潮宗街自古以来就是一条通往湘江的老街,在宋代和明代,目前所发现的城墙之外就是湘江,这个地段距现在的湘江东岸有大约100米之遥,说明湘江东岸大大地收缩了,城市建设导致湘江河岸河道变迁,也导致河床抬升,“这是否可以让我们冷静思考一下,母亲河湘江到底如何保护的问题。”郭伟民意味深长地说。

与此同时,郭伟民提到,宋代城墙其中有一段还利用架设树桩而稳固基础的做法。“这说明宋明时期长沙临河地段是有城墙的,有的地段甚至在临水或靠近河漫滩的地方修建城墙,因而采取了打桩固基的方法,这种方法类似水上城市——威尼斯、苏州等的做法一样,是极为难得的城市建设中的宝贵材料。”关于湘江西岸是否出现位移,郭伟民表示,由于沿岸临江区尚无考古发掘,目前尚无证据显示变化情况。不过,在河西发现的汉代长沙王陵区表明,古长沙在现在的王陵公园一带同为陆地,依照风水学中所讲的“依山近水”的理论,在汉代,王陵公园也可能是近水区。

万达广场项目考古工地发现的宋代及明清时期城墙遗迹及相关遗迹,为研究长沙古城格局及当时城市的发展、居民的生活等提供了宝贵资料,是长沙城市考古的又一次重要发现,填补了长沙城市发展史又一处空白。不过,说到关于遗迹如何保护的问题,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负责人称,“原址保护还是异地保护,目前尚无定论。”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