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墓埋地是奇迹 出土必“天惊”

近日,有关专家透露,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乾陵博物馆等部门再次研究是否大规模考古勘探乾陵的文物遗迹。乾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位皇帝——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也是目前已知保存最完整、文物储藏最丰富、而且没有被盗的帝王陵墓,被称为埋在地下的“世界第九大奇迹”。(1月12日《济南日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们有一千个理由对乾陵进行科学发掘——从技术层面来看,40多年来,考古界对南唐二陵、明定陵、法门寺地宫、秦公大墓的发掘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造就了一支高水平的专业队伍,完全能够胜任对乾陵的发掘工作,或者说,科学发掘乾陵的客观环境已经成熟。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讲,对盛唐的研究可以推向一个中西文化比对的高潮;可以提升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声望。从经济学价值看,可以有力地促进“西部大开发”,繁荣中国的旅游业。有人预测,乾陵一开,陕西每年最少可增加五百万游客,五百万游客会带来多么大的经济效益?

如此观之,可谓百利而无一害,并且万无一失,那还等什么?总不能让自己的后人抢占先机,总不能让“摇钱树”慢慢变老,总不能让“奇迹”沉睡……有人说:陵墓经济的马达已经发动,滚滚洪流,很难阻挡。已经炒了好几年的“曹操墓”真假难辨,可是,经济学价值的预期并没有显现。陵墓经济的定律也没有能够创造奇迹。倒是让人陷入反思:“曹操墓”最需要“挖掘”科学精神,“曹操墓”要成为弄虚作假与沽名钓誉的“墓碑”。如果公众对“曹操墓”真伪的关注热情转化为对追求科学精神的热情,那么就是在“挖掘”科学精神,让科学精神成为一种社会品质。

埋在地下是“奇迹”,石破出土必“天惊”。让“世界第九大奇迹”继续埋在地下,其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藏富于土”,不仅不会被埋没,相反还能保值增值。不妨留给子孙后代去发掘吧,届时,技术更完善更科学,保护更有力更保险,利用更合理更到位。今人不妨留下一点遗憾,留下一点神秘,别把子孙的事全部包揽,让子孙变得“游手好闲”。盗墓贼为钱财盗墓,可耻!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如果也为了钱财去“发掘”,亦可悲!石破天惊,未必就是惊喜,也可能是惊恐或惊慌失措。发掘要慎行,千万不能一失足成千古恨。

陵墓经济,尤其折磨着我们,让我们疲惫不堪,还是洗洗睡吧。旅游版三国再在演义——“曹操墓”、“刘备墓”出土了“煮酒论鬼雄”;“诸葛茅庐”让诸葛亮“无家可归”;赵云故里之争,扶不起“旅游阿斗”;曹操火了,张飞急了……我们也许不能否认“历史名人也是生产力”,陵墓就是“聚宝盆”,都是旅游掘金的宝贵资源,给力当地旅游业发展。发展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旅游经济,都是“必须的”,但不要忘了善意而真挚的提醒:如果说历史名人真是“生产力”,它也不是直接产生金钱的生产力,而是产生文化与思想的生产力。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