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又发掘出6座东晋古墓 距今有1600多年

8日,本报以《挖掘机铁铲“惊醒”东晋古墓群》为题,报道了招贤镇红湾公路北侧一工地发现一座东晋古墓群的消息,古墓群分前室、后室、双耳室四个墓室,占地面积近百平米,古墓距今1600多年的历史,庆幸的是古墓暂未发现被盗迹象。
昨日,文物专家团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随着挖掘工作的推进,中字型古墓周边接连发现其他六座古墓,这让见惯了大场面的文物专家也喜出望外,“该古墓群的‘面世’,称得上近几年南昌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现场
考古团抢救性发掘古墓
8日,本报报道了湾里区招贤镇竹林村附近一工地上,挖掘机工人在挖土方时,意外挖到一古墓,经文物专家鉴定,这是一座“中”字型结构的东晋古墓,距今1600多年。报道见报后,引发读者广泛关注,不少读者来电询问挖到了什么“宝物”。
和当地政府和文物部门协调后,昨日上午8时,由南昌市博物馆组成的10人考古团,正式开始对古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因为该墓葬比较大,墓穴积水深,给发掘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记者在现场看到,文物工作者带来了许多专业设备,先对古墓进行“体检”,以便掌握古墓的朝向、内部结构、墓葬大小等基本信息。
另外六古墓也被“唤醒”
“大家看,这里还有一个墓穴。”昨日9时许,现场传来一阵惊呼声,考古专家在山脚下又发现一个墓室,出土处满是墓砖。记者看到,在中字型古墓以西十米处,一个古墓的墓门已经被挖掘机挖破,从外部看古墓上方呈拱形结构,但内部满是积水。
“这石砖看上去也有些年份,这座墓的年代应该在明清时期。”市博物馆馆长李国利手拿半块断砖分析道。中午时分,挖掘机在“中”字型古墓以南20米处作业时,又发现了一个墓穴,记者看到,这个古墓分前后室,因为古墓上方已经完全被打开,记者看到墓葬内甚至还有一些形似木屑的堆积物,墓砖颜色为褐红色。李国利解释说,砖块呈褐红色可能是砖块烧制时火候不到位。
记者看到,由于工地上到处都在开挖,整片工地的地表的泥土都被清理了一层,从出土的古墓看,距离地表都不是很深。发掘工作直到昨日17时结束,现场不断有新的古墓被发现。除了‘中’字型一号墓先被发现外,接下来还发现了六座大大小小的古墓,包括起初被发现的一号墓外,目前共有7座古墓“面世”。
揭秘
1号墓穴口为古代的客厅
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一下子发现这么多古墓,也吸引了不少好奇群众聚集围观。考古专家一直守候在墓室边,共同协商抢救性发掘工作方案。李国利指着“中”字型古墓口说:“你看,现在可以看到的位置,属于墓葬的中室,相当于我们现代居家中的客厅。”
李国利告诉记者,从现场发掘看,有些古墓仅是打开了墓口,有的古墓上面的拱形砖已经被打开,内部结构完全暴露出来。虽然古墓大小不一,但基本都是南北朝向。专家介绍,因为古墓有许多座,工地比较杂乱,所以前期发掘工作以清理泥土为主。
古墓年代跨度比较大
李国利告诉记者,事发的古墓群处在半山腰,在古代可能就是一个墓葬区,从目前发掘进展来看,除了已经发现的这六七座古墓外,还可能会陆续发现一些古墓。
“在这么小的范围发现这么多古墓,确实比较少见。”文物专家称,这些古墓年代跨越比较大,从六朝时期到明清时代都有,可谓近些年南昌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记者在古墓现场看到,工地上挖土方的大型车辆来来往往,为了保护文物现场,施工方绕过古墓群,用土方专门铺设了几条道路方便清运土方。据当地居民雷海涛介绍,眼前的工地原为招贤镇竹林村老屋胡家旧址,记者看到,目前村里的房子都全部拆掉,仅剩下了村口的一个牌楼还立在路口。“以前,我在牌楼旁边开店,开了十多年了。”雷先生说,他老家在经开区,而这个村里的人基本上都姓胡。
进展
今明对一号墓进行排水
李国利说,落座在半山腰的“中”字型古墓最大,保存相对完整,所以将重点发掘该墓。“先找出古墓的外轮廓,然后再找墓门。”李国利说,“中”字型东晋古墓积水严重,在摸清古墓朝向、外轮廓等基本情况后,需找到墓门然后从墓门处排水。
记者看到,因为挖掘机作业的原因,从上面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墓口,为何不直接从上面抽水?对此,李国利解释道,从文物发掘的技术角度来说,古墓出现积水一般都是从墓门排水,这样对文物的保护是最科学最保险的方案。
推测
现场为古代墓葬区
李国利告诉记者,一个地方发现三座古墓就可以称之为古墓群,从目前情况来看,共有六七座古墓被“惊醒”,这比较少见。
“这里以前是个墓葬群,或叫坟山,因为古墓大、数量多,发掘耗时比较长。”考古专家表示,一号墓由于土层厚、积水多、面积大,清理工作可能需要花费几天的工夫。随着发掘的推进,起初圈定的墓葬范围一再扩大,从之前四五十平米扩至一百多平米。
墓主为非等闲之辈
记者看到,一号墓的墓砖有精美的花纹。对此,李国利说,在汉朝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网钱纹墓砖,而到了六朝时期,墓砖上的花纹开始多样化,只要是有钱人,都采用这种墓砖。
考古专家认为,墓室呈“中”字型,分前、中、后室及双耳室三部分,能够有如此大的墓室,墓主非等闲之辈,非富即贵。
墓主不一定是
附近居民的先祖
考古专家告诉记者,六朝时期战乱频繁动荡不安,百姓迁移非常正常,所以推断墓主是本土人并不准确。
此外,专家还说,在古代,墓地选择很讲究风水,为了将先人安葬在风水宝地,其家人有可能将死者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安葬。所以,墓主人并不见得是湾里区某地人的先祖。“如果能挖到墓志铭,墓主的身份便可以确定。”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