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山遗址发现大量碳化野核桃 距今已8000年

700年前,中国西晋时期张华编撰的《博物志》记载,“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此后,这一说法便成了中国核桃种植的来源。但是考古专家在邯郸武安市距今8000年前的磁山遗址内发现大量已经碳化的核桃壳,证明中国核桃种植并非张骞引自西域。

史料记载,两千年前的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直接促进了古代中国和西方物质文化交流,中国精美的手工艺品特别是丝绸、漆器、玉器、铜器传入西方,而西域的土产也被带回中国。近代《中国果树分类学》也认为张骞出使西域把核桃引入中国,故有“胡桃”之名。

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乔登云说,考古人员在对邯郸武安市境内距今八千多年的磁山遗址的多次发掘中,均发现有碳化的核桃壳,而且数量相当可观,几乎所有含有磁山文化堆积层的地层或灰坑中均有发现。

“有的灰坑中的核桃壳甚至层层堆积,或像碳屑一样与泥土掺杂在一起,一铲子下去黑乎乎一团。因数量较多,以至于不被考古工作者作为文物一一采集。”乔登云说。

乔登云认为,磁山文化时期的核桃属于野生植物,果实较现代核桃个头小,但在果壳外形及纹理皱褶上与现代核桃十分接近。这表明现代核桃就是由这种原始的野生核桃栽种培育而成,而且至今仍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林产品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和重视,并作为传统的出口商品对外销售。据统计,目前武安市境内核桃年产量达250万斤。

“非常难得的是,8000年前的磁山遗址范围内,至今还生长着核桃树。这不仅是磁山原始核桃树真正的嫡传子孙,而且也是磁山先民确曾采摘核桃及其他野生植物根茎、果实维持生计的有力见证。”乔登云说,“这比中国核桃引自西域的说法早了6000年”。

另外,除了核桃之外,考古人员还在遗址内发现了大量榛子、小叶朴等树籽,有的甚至以专门的窖穴予以储存。在磁山遗址一个编号为H460的窖穴底部,考古人员发现了厚达20厘米、尚未使用的朴树籽堆积。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